恭喜你成为UI中国推荐设计师 (详情)
//百度统计 20220402 uicn

您的意见是我们 UI 中国进步的动力!
点击立即反馈按钮,发表您的意见!
立即反馈
QQ群反馈
您也可以加入UI中国官方反馈群进行反馈!
群号:302892100
备注:反馈问题后@管理员能让我们及时了解您的意见

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0/20
0/200

设计大赛

  • 设计大赛
  • 发布广告
  • 发布招聘
  • 其它需求

提交完成
感谢您对UI中国的支持和信赖!
深度用了一个月苹果液态玻璃UI,聊聊真实感受
0.0°
2025-08-21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369 0 2 0

哈喽,这里是设计夹,今天分享的是「液态玻璃UI使用体验」

在WWDC25大会上,苹果推出了全新的系统设计语言——Liquid Glass (液态玻璃)。虽然网络上对新设计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作为行业领头者,苹果这次的更新确实敢于尝试。虽说用户体验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也让我们看到了苹果未来的设计方向。

那苹果为什么要搞液态玻璃UI呢?通过近一个月的真实使用体验,今天聊聊我的感受以及对新设计风格的看法~

一、什么是液态玻璃?

这种透明的效果像屏幕表面覆盖了一层玻璃或水滴,界面高光会随着滚动和点击等交互而实时变化。

它不只是改改风格那么简单,而是能适配iOS 26、macOS 26、iPadOS 26 这些全平台系统的通用设计体系,这其实也预示着未来用户体验和感官体验的方向要变了。

具体来说,有这几个特点:

实时响应:随着用户滚动,玻璃背景的透明度、反射和折射等效果会产生细微变化。

玻璃质感:带着轻盈的深度感,就像玻璃盖在内容上,界面和内容能融合到一起。

全平台统一:同一套设计语言能用在 iPhone、iPad、Mac、Watch 和 Vision Pro 上。

液态玻璃是自2013年iOS 7扁平化设计以来最大的变化,这种风格有点像Windows早期推出的“Aero Glass”。但Windows只是有了透明的视觉效果,苹果的“Liquid Glass”做的更精致,是基于物理原理的界面,甚至有点回到拟物化时代的感觉。

二、液态玻璃的优缺点分析

我认为的优势:

① 全平台延续统一感

所有系统 (iOS、macOS、watchOS、VisionOS) 用一套视觉语言,不同设备间的体验能更连贯。哪怕一开始要花点时间适应,但在iPhone上熟悉了界面风格,到了 iPad、Mac、Vision Pro上也能自然衔接,学起来更轻松,体验却更丰富。

② 界面更有互动感

界面会对滚动、触摸这些操作做出自然的视觉反馈,就像触摸物理世界里的东西一样,能让用户更投入,加强使用的沉浸感。

③ 增强内容沉浸感

界面和背景无缝融合,用户能更专注于主要内容。而且它能根据场景调整——比如深色背景会调亮一点,复杂背景会模糊一点,这样信息传递更贴合当下场景,也能引导用户关注重点。

我认为的缺点:

① 可读性下降

透明效果和背景融合看着很吸引人,但很容易让文字 “站不稳”。背景和界面元素融到一起时,内容对比度显著降低,导致难以阅读内容,看久了眼睛也会特别疲劳。白色文字搭配玻璃背景,文字是不是很难看清?

② 分散注意力

那些玻璃光泽、高光效果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让用户没法专注在需要的信息上。就算折射效果做得再精细,这些动画也会喧宾夺主,尤其是需要快速完成任务的时候,效率会很低。

③ 可访问性下降

对有视觉或认知障碍的用户来说,这些视觉效果可能会让他们更累,更分心。比如老人或视力不好的用户,通常喜欢高对比度、轮廓清晰、静态的界面,半透明和实时变化的元素只会让他们更难集中。

④ 应用间的风格不统一

设计语言一旦更新,很多APP应用都会改版来适配新系统,尤其是苹果这种定义UI标准的引领者,不跟着改很快就显得过时。但问题是,不是所有应用都能同步跟上。

资源少的小应用、设计保守的品牌应用,或者要考虑兼容性的应用,很难跟上液态玻璃的节奏,慢慢就会被这个设计潮流甩在后面。用户用起来就会觉得很割裂:有的APP应用像玻璃风格一样透明,有的还是扁平风格的。

三、苹果的战略:为XR和Zero UI做准备

虽然有缺点,但这套设计展现了一个策略——通过液态玻璃,悄悄让用户适应“感官界面”的思考方式。在转向成熟的XR空间交互界面之前,先让用户提前体验“感官化的空间计算和设计逻辑”。

① 强调基于物理的界面

玻璃纹理、光线反射折射、三维运动,这些都是营造3D空间感的典型元素。这不只是2D屏幕上的图形,而是融合了现实和数字的感官体验,多了一个新维度。结合visionOS来看,这明显是在让用户慢慢适应XR体验。

② 从触摸到手势的过渡

液态玻璃打破了以清晰按钮、选项tab为主的界面模式,核心是增强“光泽、动感、深度”这些视觉交互,并且实时响应用户操作。这种 “实时响应” 的体验,正是最近常说的“无界面 (Zero UI) ”和空间计算界面的方向。

传统UI靠清晰的边界和功能提示——比如“这是一个按钮”、“请点这里”。但在无界面或空间计算里,界面得主动响应用户的意图和场景,深度融入其中。所以液态玻璃可以看作是“沉浸式交互”的预演:引导用户的注意力关注不断变化的提示 (例如光泽、移动和深度变化),把它们当成合适的触发点和反馈,训练用户以后能自然地理解和使用“界面”。

③ 全平台统一设计,统一用户认知

这套界面已经用在苹果所有OS26系统上。所以iOS生态的用户,其实只能自然而然地适应 (或者说接受) 苹果推动的这种体验。如果无法接受,那只能离开这个生态了。

我一直觉得Vision Pro的UI“很科幻”。但看了液态玻璃后忽然明白:如果先让这种“以感官为中心的界面”在手机上变得常见,等Vision Pro普及了,用户其实不用怎么学就能自然适应。

这是一个慢慢改变我们体验方式的过程:从“看 (视觉焦点)”到“感觉 (感官焦点)”,从基于触摸的界面到基于感官的用户体验的平滑过渡。设计语言不只是“好看”或“酷炫”的设计体系,它是用户和产品之间的体验纽带,也是品牌理念最直接的体现。

所以在视觉美观和功能性冲突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只盯着“效果多棒!”“动画多复杂!”,更要想 “以后我们该怎么阅读和处理信息?”

最后

总的来说,液态玻璃的视觉体验确实很精致,但毕竟现在我们还是用二维的屏幕。就算它是为未来的XR做铺垫,但对当下的用户来说,这种变化到底有没有真正带来更好的体验,还是另一回事。

苹果液态玻璃确实有战略考量,但要覆盖整个系统,还是不够通用。只要UI界面上有可见的元素,就必须保证看得清、好操作,而不是藏在手势或者其他交互操作里。所以我对苹果这次更新,多少有点保留意见。当然液态玻璃的美感确实没话说。

最后,UI设计的新时代好像要来了,作为设计师,我还是挺期待的。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想分享,欢迎留言咱们一起聊聊~

慢慢来比较快,如觉得有帮助,请点个,分享给更多的朋友,谢谢!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微信公众号:Clip设计夹

更新:2025-08-21

收藏

0人已收藏

Clippp

微信公众号:Clip设计夹

  • 41

    作品

  • 878

    粉丝

  • 29

    关注

  • 别让新手引导成为“劝退指南”,该怎么设计?
  • 刷视频停不下来?背后藏着哪些交互设计套路
  • 不止 “对话框”:解锁AI产品5种界面布局设计
  • 比Midjourney还实用!深度体验PS新出的AI绘画功能

    猜你喜欢

      2025-08-21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369 0 2 0

      深度用了一个月苹果液态玻璃UI,聊聊真实感受

      0.0°

      你确定要举报深度用了一个月苹果液态玻璃UI,聊聊真实感受

      如果查出恶意举报,十天内禁止提交任何举报申请。

      0/200

      上传证据: 超过10M的附件请使用网盘地址

      点击上传附件

      对谁可见:

      全部设计师
      • 全部设计师
      • 推荐设计师和认证设计师

      您确认要推荐?

      该作品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1日

      评分

      完整度

      启发性

      勤奋性

      排版布局

      推荐心得

      建议20-200字以内

      0/200

      2
      0
      0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登录

      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120s 验证码错误

      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