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成为UI中国推荐设计师 (详情)
//百度统计 20220402 uicn

您的意见是我们 UI 中国进步的动力!
点击立即反馈按钮,发表您的意见!
立即反馈
QQ群反馈
您也可以加入UI中国官方反馈群进行反馈!
群号:302892100
备注:反馈问题后@管理员能让我们及时了解您的意见

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0/20
0/200

设计大赛

  • 设计大赛
  • 发布广告
  • 发布招聘
  • 其它需求

提交完成
感谢您对UI中国的支持和信赖!
高效能设计师的七个习惯
0.0°
2022-07-20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967 5 5 0

想必很多人都看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的书,结合这七个习惯准则付诸行动,会有更多体会和收获。

这是我最近在反复读的一本书。据说这是一本能改变亿万人命运的奇书,影响仅次于《圣经》,确实这本书是非常经典的成功学著作,但绝非飞机场书店里的那些成功学书籍。之所以说这本书不同于飞机场书店的成功学书籍,是因为这本书并不是在讲授幸存者偏差的成功人士经验,也不是在讲授成功的知识和技能,他其实是在总结归纳高效能人士或者成功人士的价值观、人生态度和习惯。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效能和习惯的定义


首先,我们先理解什么是“效能”,作者在书中列举了鹅生金蛋的故事:农夫在鹅圈中发现了一枚金蛋,此后每天鹅都会下一枚金蛋,于是不久这位农夫就成了富翁,可农夫却贪婪又急躁,他不满足于鹅只每天下一个金蛋,于是把鹅宰杀,想把鹅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结果发现鹅肚子里一个金蛋都没有。鹅死了,他再也得不到金蛋了。真正的效能包含两个要素:一、“产出”,即金蛋;二、“产能”,即生产的资产和能力,也就是下金蛋的鹅。效能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

其次,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定义"习惯"的。作者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


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


人类成长有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依赖期:以“他人”为核心

小时候,我们依赖父母,依赖世界。通常逐渐成大后就不再依赖他人,但是也有人成年了还是依赖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巨婴,啃老族,甚至有人到死还没独立。

独立期:以“我”为核心

成长后,我们的思想和经济都逐渐成熟,不再依赖他人,可以靠自己,为自己负责。独立的人信心十足,能自我管理,也不会因为他人的好恶而影响自我价值评价,所以更倾向单枪匹马打天下。在这个阶段追求的是个人领域的成功。

互赖期:以“我们”为核心

单枪匹马久了会发现难免孤单,并且发现个人能力有限。随着继续成长,我们会发现融合他人的智慧,相互取长补短,会更高效。在这个阶段追求的是公众领域的成功。

书中对于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读起来还是有点拗口,这里引用「升值计」,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成功者的个人成功地图”的总结,总结得非常好。

依赖期到独立期我们需要建立三个习惯:

积极主动,就是「我不得不做」,变成「我想做」;

以终为始,就是「先在脑海中构建未来,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未来」;

要事第一,就是「多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减少紧急的事情」。

独立期到互赖期,需要建立三个习惯:

双赢思维,就是「只有我的成功我不要」

知彼解己,就是「比被别人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他人

统合综效,就是「你相不相信你可以和竞争对手共赢」。


习惯一  积极主动


什么是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积极主动的人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

比如很多人想从事设计行业,却踌躇不决,你是否也经常听人抱怨设计行业已经饱和了;设计就是吃青春饭的,过了30还没做到管理就没人要了;设计师话语权太低了,收入和地位都比不上产品经理…

所以最后一直就停留在“想”上,迟迟没有行动,而积极主动的人早就了解好自己想从事的行业,了解需要掌握的技能并且通过自学或培训快速掌握,只有真正做了才知道行业饱和与否和个体关系并不大,做了才知道设计经验很重要,做了才知道话语权是能力决定了,做了才知道设计师不仅仅只有做总监这一条路…积极主动的人总是提前想一步。

关注圈和影响圈

积极主动的人可以让自己的影响圈不断扩大。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关注圈和影响圈?关注圈是我们关注关心的事情,比如时事、政治、环境、行业、工作、健康等。我们所关注的一切,有的可以掌控,有的却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可以掌控和影响的部分就在影响圈内。影响圈的大小不是固定的,积极能量可以扩大影响圈,反之,消极能量会缩小影响。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设计师是不是有那么两种人,一种人接到需求时先会不断思考和发问What、Why、How,而另一种人分析和思考很少,照着产品经理的需求文档就是一顿操作;前者没需求也会自发研究产品体验,从用户角度思考可以改进和优化的地方,或者自己学习,掌握更多技能,以备不时之需。而后者有需求做需求,没需求就划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舒舒服服一天又是一天,反正工资照发。

过了三五年,这两种人的差距就拉开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设计师三五年就进入了大厂,有的设计师做了十年还在小公司的原因之一。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坚持打卡,发展自己的特长专长,哪怕仅仅是图标设计也能成为自己的一大优势;坚持总结复盘,每做一个项目都可以总结沉淀出可复用的方法和经验为下一次项目所用;深入了解用户,和业务产品等深入沟通了解自己的产品,做设计有理有据,自然就不会被动和没有话语权。

消极的人总是盯着关注圈,抱怨行业饱和,竞争压力大,前浪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甚至抱怨领导和同事,总是死盯着环境和他人的问题,这些自己根本改变不了的东西,只会让人越来越消极,觉得自己什么都改变不了,什么都做不好,久而久之,影响圈越来越小。

你想做哪一种设计师呢?从现在开始,着手眼下力所能及的事啊,行动起来!改变自然发生。


习惯二  以终为始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明确目标。为什么需要明确目标呢?

1、有了目标才有持久动力;

2、有了目标才不容易误入歧途,白费力气;

3、有了目标才能分清轻重缓急,做事有先后;

4、有了目标才会专注于结果,而实现结果的路径多种多样。

做设计本质上是解决问题,那么必须知道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所以就必须了解项目背景,了解产品目标和用户诉求,从而明确设计目标,找到相应的设计策略进行设计。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原来做过的让书画用户提交作品的设计需求,产品目标是提升用户的交作业率,用户核心目标是快速提交,那么设计目标就是高效。

所有不能让用户高效完成提交作品的设计都是耍流氓,比如给用户提供美化作品的功能:裁剪、旋转、装裱、调色等,对于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的用户来说无疑是操作变复杂不高效的。可能很多人会说可以设计成非必要操作啊,默认略过,想操作也能操作,但是对于中老年用户来说简单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减少不必要的信息干扰,想一想目前很多适老化方案是不是都是简化,只留重点功能。

当然作品的美化加分呈现效果也很重要,所以我们把裁剪、旋转、装裱功能做到老师点评端,让老师点评时能顺手快速简单的对作品进行二次加工,达到给作品增色加分的效果。

顺便说一下,职业规划其实也是一样,未来你是走管理路线还是专家路线,或自由设计师。不同的目标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果未来你想做管理,那么就需要尝试带人,哪怕从带带实习生开始,想走专家路线,就必须找到自己独特的一个点专攻专精。

很多人因为没有目标,所以就容易迷失,看到插画大热就赶紧学插画,看到动效兴起又赶紧学动效,看到c4d流行又开始学c4d,最后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T型 型人才一定是先有竖向的专长,再有横向的多才。

所以不要看到大厂资深设计师或者专家什么都会,就焦虑,觉得自己什么都得学,可以什么都学,但得先有一两项自己擅长的,然后!再去拓宽,别被焦虑乱了阵脚。


习惯三  要事第一


习惯二告诉我们需要明确目标,其中一个好处就是有了目标才能分清轻重缓急,做事有先后,也就是说有目标之后,才能知道哪件事是最重要的。

就像上文中举的例子,为了提升用户的交作业率,产品经理会梳理出需要做的功能点,作为设计师,你就需要判断哪些功能是必须做的,做了最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而哪些是不重要的,或许都没有必要做。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设计师的工作还是很繁杂的,而且不能按照我们的想象一件件去完成,而是经常会有穿插,本来你已经计划好了,突然就会穿插其他需求。那么我们就需要分清楚哪些是紧急且重要,哪些紧急但却不重要;哪些重要却不紧急,哪些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然后合理安排时间。

再往大一点的方面说,就是关乎个人职业发展了。公司日常的工作并非每件事情都是对我们个人的成长有帮助的,我们需要识别,并且控制投入精力的比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对自身发展有利的事情上。

想要专注于“要事”,我们还得拒绝次要事情的勇气,勇于说“不”,懂得取舍。尤其是在小公司,一会儿让你P个照片,一会儿让你帮领导排个PPT,甚至我还遇到过公司需要装修,领导让平面设计师画画平面图,P个软装效果图,咱就是说离不离谱!但是新人设计师可能会说身不由己,也不想帮领导打杂,没错,有可能你不配合就会丢了饭碗,但是如果真的遇到了这类事情,且不得不做时,我们也需要知道这不是“要事”,不必上纲上线,完成就好,减少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


习惯四  双赢思维


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账户。没有信用,我们最多只能妥协

因从小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很多人在工作中,随时都会有竞争意识,会比较,缺乏对自我的肯定,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别人合作的观念。往往自信来源于和别人的比较中,只有比别人好才会有优越感,赢/输模式根深蒂固。

虽然我们需要竞争,但更多时候需要的是合作。设计师的工作处于中间环节,需要经常和上下游沟通协作,也需要和其他设计师沟通协作。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不是单枪匹马的,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东西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实现,而赢/输模式无疑是合作的最大障碍。

设计师与他人沟通协作,本质上是沟通,大家职能不同,但是目标却是相同的,一定要避免一股脑自己埋头干,对需求背景、目标、各种指标不清楚的,一定要多问。有效的沟通是站在需求方的角度去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大家经常吐槽的甲方就是要大!大!大,难道真的是一点道理没有吗?


作为设计师,想赢得需求方(或甲方)的信任其实也没那么难,结合书中提到的6种主要的情感投资方式,总结如下:

1、理解他人:本质上,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最终都是为了赚钱!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觉得需求方在故意刁难,大家都很忙,谁也没有闲工夫;

2、注意小节:在细微之处多为对方着想,比如和产品经理合作,很多产品经理对文案和交互细节都没那么敏感和专业,那作为设计师如果能主动多想一些,多分担一些,通常产品经理都会很感激;

3、信守承诺:答应交稿期是否能按时完成,这很重要。所以评估时间时,不要掐着点,要考虑到有没有突发状况,想不到的困难等等,多预留时间,时常可以提前交付,在别人心里会留下很好的印象;

4、明确期望:在开始设计时,沟通是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达成共识。你说的白是不是他要的白,你说的黑是不是他要的黑?

5、正直诚信:这就很好理解了,但其实在职场中很多人就做不到。我曾遇到一个同事,很喜欢抢功劳,私底下一起合作得很好,明面上汇报时,他会抢先一步,把所有的功劳都归功于他,后来我从其他同事那里得知,他和谁合作都有这个习惯。功劳或许可以抢一时,但抢不了一世,就好比,设计师的作品集,有人拿着他人的作品进了阿里,最后两年多后还是东窗事发……

6、勇于致歉:如果是刚入行,经验浅,不可避免地在工作中出现疏忽的情况,大胆承认和承担,真诚致歉;

7、无条件的爱:书中的这一条更适用于亲子、爱人关系,在职场中倒不必无条件的爱,我觉得可以换句话,不要给自己设限,对人对事多一点爱一定宽容


在工作中,建立双赢体系,要求我们: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第三,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第四,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路径。


习惯五  知彼解己


作者在书中说,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知彼解己,这是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知彼”是交往模式的一大转变,我们通常把别人理解自己放在首位。大部分在聆听时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做出回应。

但是只有先理解对方,才能争取对方理解自己。想一想我们在工作中是否也会有有“自传式回应”的倾向:

1、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2、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3、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4、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设计最常见的情况是辛辛苦苦把方案做出来后,需求方说这里要改那里要改,你是否会本能的抗拒?是否会仅仅站在设计的角度,仅凭自己有限的经验觉得应该这样或那样设计?

这些都是“自传式回应”倾向,那么如何做到有效沟通?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扮演知音(理解和感知)

我通常的做法是先听对方阐述,即便再不同意也不要当下反驳,然后想一想,甚至隔夜想一想,多数情况下不同人的视角总有他的道理。

2、表达也要讲技巧 

表达是建立在理解别人的思路和担忧的前提下,并且清晰、具体地表达你的想法。“清晰、具体”,我理解是一定要遵循“结论先行”原则。

3、一对一沟通

在工作中需要保持一对一沟通的习惯。在工作中,我们习惯了组建大大小小的群,但很多场景下,还是当面一对一沟通最高效。


习惯六  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就是1+1>2。

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而是最具激发、分配、整合和激励作用的部分。例如,叠放在一起的两块木片所能承受的重量大于叠放前分别承受的重量之和。这也是为什么设计师需要有自己的长板的原因,无论在公司里还是创业,一个设计团队,每个设计师都会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有的人擅长动效,有的人擅长插画,有的人擅长逻辑,有的人擅长视觉……各有所长,叠加在一起就能发挥最大效能。


统合综效的精髓是:

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所谓统合综效的沟通,是指敞开胸怀,接纳一切奇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自己的见地。

很多设计师习惯埋头苦干,不愿意把成果亮出来给大家看,一方面是不自信,另一方面是缺乏“敞开胸怀,博采众议”的想法。尤其是做设计,并没有唯一和绝对答案,我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或许不是最佳的那一个,在和他人脑暴共建的过程中,往往能找到大家都满意的第三选择。所以设计评审也好、脑暴会议也好,关键在于:尊重差异、调动创意,用开放和创造的眼光重新审视需要解决的问题


习惯七  不断更新


还是那句老掉牙的话“人最值得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自己”是我们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也需要和产品一样保护并不断优化迭代。

可以从四个方面不断更新自我,兼顾以下四要素:

1、身体方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设计师很多都是喜欢熬夜,当你熬不起夜时,试试早起,规律作息,其实可以更高效(亲测有效!)

2、精神方面,精神层面是人的本质、核心和对价值体系的坚持。通过坚持思考和学习实现精神层面的更新。我认为设计师高效的学习方法是系统学习和向最厉害及有结果的人学习,少看花瓣多看pinterest,少看网上文章多看书。

3、智力方面,首先,养成定期阅读的习惯,这是拓展思维最佳的方式;其次,坚持写作,通过不断记录自己的想法、经历、深刻见解和学习心得,我们的思路就会更加明确、准确和连贯;最后,组织和规划,这也就是以终为始,事先预见到结果和过程。

4、社会、情感方面,围绕人际领导、移情交流和创造性合作的原则,不断更新。人际领导,坚持利他主义,与人为善,服务意识,自然而然会有人跟随;移情交流,提高共情能力,理解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理解和信任;创造性合作就是统合综效,这样才能实现个人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成功。

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过程,一个成长和转变之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始终坚持学习(输入)--实践(输出)--复盘(坚持)的过程,蜕变是迟早的事


总结


书里的七个习惯只有在身心平衡的状态下运用效果才是最好的,并且每个习惯之间,都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并且最最重要的是“付诸行动”,史蒂芬·柯维说“这是我们能做的最有力的投资”,所以这本书是一本需要结合实践时常翻阅的书,推荐给所有设计师!

作者:酥酥,微信公众号:酥酥设计 原文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更新:2022-07-20

收藏

5人已收藏

  • 11

    作品

  • 9

    粉丝

  • 8

    关注

  • 竞品分析 ︳体验设计师如何做竞品分析?
  • 【设计思维】到底是什么?
  • 品牌升级、LOGO设计、logo设计
  • 酥酥 作品集

    猜你喜欢

      2022-07-20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967 5 5 0

      高效能设计师的七个习惯

      0.0°

      你确定要举报高效能设计师的七个习惯

      如果查出恶意举报,十天内禁止提交任何举报申请。

      0/200

      上传证据: 超过10M的附件请使用网盘地址

      点击上传附件

      对谁可见:

      全部设计师
      • 全部设计师
      • 推荐设计师和认证设计师

      您确认要推荐?

      该作品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0日

      评分

      完整度

      启发性

      勤奋性

      排版布局

      推荐心得

      建议20-200字以内

      0/200

      5
      5
      0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登录

      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120s 验证码错误

      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