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成为UI中国推荐设计师 (详情)
//百度统计 20220402 uicn

您的意见是我们 UI 中国进步的动力!
点击立即反馈按钮,发表您的意见!
立即反馈
QQ群反馈
您也可以加入UI中国官方反馈群进行反馈!
群号:302892100
备注:反馈问题后@管理员能让我们及时了解您的意见

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0/20
0/200

设计大赛

  • 设计大赛
  • 发布广告
  • 发布招聘
  • 其它需求

提交完成
感谢您对UI中国的支持和信赖!
交互设计基础: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上)
0.0°
2020-06-22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1423 3 4 0

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是交互设计师非常熟知的一个方法论,是交互设计的一个重要参照原则。

对于部分初入行的同学,可能并不好理解这十个原则,也不太清楚如果在设计工作中合理运用这个原则。

雅各布·尼尔森(Jakob Nielsen) 是毕业于哥本哈根的丹麦技术大学的人机交互博士,在对 249 个可用性问题进行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启发,得出了这条「十大可用性原则」,发表于1995年。 

接下来会在文章中,举例细说这十项原则的含义、运用以及要点,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经验总结。


1.系统状态的可见性

“系统应该在合理的时间内通过适当的反馈,始终让用户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


这条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及时反馈,用户每次操作,都得给用户反馈。我们一般认为用户在进行任何操作时,都会有有一个期望反馈,不能在用户操作后没有任何响应,加载中就告诉用户在加载中,成功了告诉用户成功了,失败了告诉用户失败了(有必要时需说明失败原因)。

比如今日头条下拉刷新,针对每个环节都有反馈:

开始下拉时,随下拉显示刷新动效;下拉到可刷新时,震动提醒释放可刷新;释放刷新,刷新中显示正在刷新动效;刷新成功,反馈刷新结果“今日头条推荐引擎有18条更新”;刷新失败,反馈失败结果及原因“没有网络连接,请稍后再试”;

我们可以再来看看其中几个关键词:

“合理的时间”:强调时间的合理性,是需要我们反馈时,得是合适的时机;反馈强调及时性,比如我们在使用app时,会碰到网络差加载缓慢的场景,但如果等长时间过长且同时是一个状态,用户同样会懵逼,陷入焦虑,所以我们一般会规定加载状态显示超过多少秒之后,切换至无网络状态。时间一般会规定10-15秒。

如果过程过长的话,需要反馈进度甚至速度、预估时间等信息来缓解用户焦虑,比如下载电视剧、综艺,更新系统等。上传短视频这种不会特别久的,可以仅显示进度就好。

“适当的反馈”:反馈的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有弹窗、toast、页面、小动效、声音、触觉等。可以了解一下常见的反馈形式及差异。在反馈时,要选择合适的形式,避免过度反馈。比如模态弹窗(如对话框)会打断用户当前操作且强制用户与弹窗交互,适用于比较重要的信息反馈;非模态弹窗相对就会弱一些(如toast)适合传递信息量较少且不太重要的信息。在选择时,我们要判断信息的重要性,来选择合适的反馈方式。

“让用户了解正在发生什么”:这点强调的是反馈的准确性。如前面例举今日头条刷新交互,仅仅是一个小的刷新流程,在其实里面有四种状态:下拉可刷新的感知、释放即可刷新的震动提醒、刷新中的加载动效、以及刷新结果toast反馈(成功or失败以及失败原因)。状态虽然很多,但是用户能清楚知道自己正处于哪一个状态,当前正在发生什么。


2.贴近用户真实环境

“系统应该说用户的语言,用户熟悉的单词,短语和概念,而不是系统导向的术语。遵循现实世界的约定,使信息以自然和合乎逻辑的顺序出现。”


这条是指在文案表达、定义概念时,保证使用用户语言。用户语言即用户易理解的语言。

文案表达:

微信在产品语言表达上,倡导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描述状况;事实上微信在这个方面也是做得很好的,在文案使用上从来都是追求清晰易懂。微信不会追求简洁,而是简单直白的描述清楚。

比如同样是设置群昵称这一项,QQ的文案是“我的群昵称”,微博是‘我的本群昵称”,微信是“我在本群的昵称”,三者比较下来,微信在这一项的表达上明显是最清晰易理解的,没有任何歧义。

定义概念:

通常在定义概念时,也会尽量贴近现实世界,这样可以降低用户的理解成本。比如蚂蚁庄园,喂养小鸡时的食物称为“饲料”,几乎不需要用户去思考两者的关系。

初级的设计师可能会把比较懂精力放在信息框架设计、流程设计上,容易忽略语言的应用,需要多多注意这一点。


3.用户有控制来去自由的权利

“用户通常会错误地选择了系统的某个功能,并且需要一个明确标记的”紧急出口“来离开不想要的状态,而不必进行扩展对话。支持撤消和重做。”


用户拥有自由使用和控制系统的权利,最为常见的就是系统会为用户提供“撤销、重做、返回”的入口,让用户可以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比如:各种B612,在修图的时候,会存在撤销、恢复、返回、保存按钮,让用户可以控制每一步操作。


另外我们要注意的是,页面会存在加载中状态或缺省状态,这些状态下也一定要考虑到页面的返回或退出。


4.系统的一致性

“不应该让用户怀疑不同的话语、场景或行为是否在表达同样的一件事情。系统设计需遵循平台惯例,保持一致性。”


系统的一致性,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产品内保持一致和与系统、业内产品保持一致。

(1)产品内保持一致

每个产品基本都有自己的交互规范、UI规范,保持一致性能提升产品的品种感,能提升用户的体验,可帮助用户快速学习记忆产品功能,并且可以让用户对产品产生好感。在交互工作中,基础的交互需要保持一致,相似的功能可能需要放在一起思考。

比如微信设置类的页面(如设置昵称、设置性别、设置个性签名等),页面弹出方式均为底部向上弹出,左上角为“取消”,右上角为“完成”按钮,页面结构、操作交互、按钮文案都是高度统一。

另外,在制定交互规范时,时长需要全局相同的交互保持一致性,比如页面加载方式、下拉刷新交互、空页面显示、包括无网络提示语这样的细节都需要保持一致;相似的交互也需要保持一致性,比如相似的按钮点击的反馈交互、不同模块的评论交互,都需要保持一致。

(2)与系统、业内产品保持一致

不仅仅产品内保持一致,也需要与系统、业内产品保持一致。系统或业内产品已经培养了一些用户习惯,在体验上与系统、业内产品保持一致,可以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

比如ios和安卓存在一定差异性,比如删除的交互,ios系统是左滑出现删除按钮,而安卓系统是长按唤醒编辑或长按出现操作项,这时候需要遵从系统差异来进行设计。

相反如果常用交互,与系统、业内产品存在差异,不仅增加用户学习成本,反而很可能引起用户反感。但这个仅针对常用交互,并不是要求大家不变。实际工作中,可以针对业务特征重新思考,做一些合理的微创新或者创新。其实整个行业也处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中。


5.防止错误

“系统要么消除容易出错的情况,要么检查它们,并在用户采取行动之前向用户提供确认选项。”


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误操作或者范围的时候,产品应当有容错性,可以降低用户犯错的概率,提升错误被解决的效率,避免带来严重的不可逆的后果。

这里可以分为操作前的防错,操作时的防错和操作后的防错。

(1)操作前的防错:引导用户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如果某些操作不能进行,那就置灰或隐藏,不要在用户点击后才提醒不能操作。比如一些设置类页面,输入为空,完成按钮不可点击,则完成按钮为不可点击状态。

如果有某些内容不能选择,就置灰或者隐藏,不要等用户点击完成时才告知不能使用。比如微信发送照片一次最多9张,选满9张后,未选中的所有照片都置灰不可再增加选择。

(2)操作时的防错:进行危险操作时给予提示

如果进行会带来严重后果或不可逆转的操作,需要二次确认。比如微信删除好友时,底部会弹出确认操作的弹出框,弹出框最好能说明清楚删除带来的后果。


(3)操作后的防错:提供撤回入口

比如微信消息撤回功能,在微信聊天时,时常会有打错字,或发错了的场景,在发送信息的两分钟内可以撤回消息。

再比如iPhone相册的最近删除,从相册删除时,会进入最近删除类别里,开始30天倒计时,倒计时结束,才算真正删除。

这些都能挽回用户错误的操作。


由于篇幅过长,剩下的部分详见《交互设计基础: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下)》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更新:2020-06-22

收藏

3人已收藏

  • 7

    作品

  • 5

    粉丝

  • 0

    关注

  • 交互设计中,格式塔原理的应用
  • 通过微交互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 蚂蚁森林为什么让人上瘾?
  • 交互设计:反馈的形式及原则

    猜你喜欢

      2020-06-22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1423 3 4 0

      交互设计基础: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上)

      0.0°

      你确定要举报交互设计基础: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上)

      如果查出恶意举报,十天内禁止提交任何举报申请。

      0/200

      上传证据: 超过10M的附件请使用网盘地址

      点击上传附件

      对谁可见:

      全部设计师
      • 全部设计师
      • 推荐设计师和认证设计师

      您确认要推荐?

      该作品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6日

      评分

      完整度

      启发性

      勤奋性

      排版布局

      推荐心得

      建议20-200字以内

      0/200

      4
      3
      0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登录

      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120s 验证码错误

      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