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这是我第二次尝试写文章,做总结。非大厂非科班,在努力学习的路上,望大家多多指教。
最近看了好几篇怎样设计界面中某个小细节的文章,恰巧工作中正在搭建新的组件库,费了不少时间在整理按钮上,所以就选择了界面中按钮来做下总结,自己学习的同时,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小伙伴们。
首先,按钮是什么?界面中的按钮是什么?
生活中,按钮是随处可见的,比如电梯里的楼层按钮、电饭煲上的开始/暂停按钮、电脑的开关按钮等。
而在UI界面中,按钮是必有交互元素,它是一个操作命令,也能反馈用户的操作行为。用户只需轻按一下即是操作该命令,并能得到相对应的结果。
按钮在整个设计体系中,它一直都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影响到点击率及转化率。
那我们在工作中,怎样才能将按钮设计好呢?本文将会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按钮进行梳理和总结:
1、按钮的类型
2、按钮的状态
3、按钮的设计原则
4、怎样与开发交付
一、按钮的类型
我们主要将按钮分为五种类型:主要按钮、次要按钮、图标按钮、图标加文字按钮、文字按钮。
1.1 主要按钮
在界面中,主按钮即主要操作按钮,是一个强大的视觉指示器,强调页面中最为核心的功能。它的作用是让用户一看到主按钮,即可明白在当前界面中该如何操作,可以帮助用户完成他们的旅程。如:登录注册页的登录按钮,支付页面的支付按钮。
设计主按钮时,我们主要要遵循2个原则:
1、主按钮是独立存在的 —— 在一个界面中,最好只有一个主按钮,不然会对用户的操作产生干扰;
2、主按钮不是必需存在的 —— 在一个界面中,不是每个界面都需要主按钮的,我们要根据需求的需要来判定界面是否需要主按钮;
1.2 次要按钮
次要按钮也叫标准按钮、辅助操作按钮,是我们为用户提供主要操作的备选方案。相比较主按钮,视觉感知层面相对弱一些,但在界面中出现的频率相对高一些。次要按钮主要有2种设计样式:
第一种形式:字线型
以文字+边框的形式展示,最常见的次按钮设计样式,常用于多个按钮同时展示;
第二种形式:字面型
以文字+浅色背景的形式展示。
1.3 图标按钮
以图标的形式展示,没有标签。因为它们没有标签,所以它们在界面中节省了一定的空间,常用于移动端界面、B端表单界面中。缺点是,因无标签说明,对图标形状的样式要求很高。
1.4 文本按钮
以文本的形式展示,是一种最简单的按钮形式,在页面中视觉感知层面最低,所以在页面中可大面积的重复使用。
1.5 悬浮按钮
悬浮按钮是浮动在用户界面上的按钮,在页面中视觉感知层面最高,常见的展现形式是图标、图标+文本。主要展示产品的核心功能,比如现在短视频中的发布视频、编辑文章页面中的编辑等。
二、按钮的状态
每次设计完一张图后,是不是就觉得自己的界面非常完美,工作圆满完成呢?
其实呢?当然不!!!
因为,我们在设计按钮的时候,常常会遗漏按钮的状态。项目经验丰富一点细心一点的开发会在写界面时发现问题,找我们补图。但经验稍浅的开发常常直接按照设计稿写完,无论怎么操作都只有一个状态,严重影响后期的用户体验。
常见的按钮状态,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2.1、正常状态
按钮的正常状态,就是正常页面中的显示效果。
2.2、悬浮状态(适用于web)
按钮的悬浮状态,一般只会出现在使用鼠标的时候。当鼠标滑过或停留在按钮时,按钮所展示的效果,则为悬浮状态。此状态通常是在web场景中出现,所以我们在设计移动端时,可以不用考虑此状态。
设计悬浮状态,一般是在正常状态下,加上透明度为10%的黑色(#000000)即可:
2.3、点击状态(适用于移动端)
按钮的点击状态,就是按钮在被点击后的状态,此状态通常是在APP界面中出现。设计此状态,一般是在正常状态下,加上透明度为20%的黑色(#000000)或者20%的白色(#FFFFFF)。
加透明度20%#000000,适用于亮色按钮
加透明度20%#FFFFFF,适用于暗色按钮
2.4、加载状态
按钮的加载状态,用于异步操作等待反馈的时候。加载状态的存在,也可以避免用户多次提交,提高用户体验。
2.5、禁用状态
按钮的禁用状态,即非交互状态/不可点击状态,比如常用于当必填项信息未填写完整,活动时间未到、无库存或者是其他某类条件未达到时,按钮会出现禁用状态。
在设计中,我们会设计一些视觉感知层面低的按钮样式,例如按钮背景色为#DDDDDD,#999999的按钮样式。
当然,这个不是绝对的,具体的色值,我们要根据各场景去搭配。
三、按钮的设计原则
上面我们讲了按钮的分类和按钮的状态,那我们在设计按钮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3.1、按钮的样式 - 用户看到时就知道这是个按钮
在一个界面中,友好的交互是,当用户进入到界面时,就知道哪些是可点击的,哪些是不可点击的。如果按钮和界面内容没有区分,会对用户产生困扰,影响产品的用户体验。
所以,我们在设计按钮时,首先在样式上要告诉用户,这就是一个按钮。我们要基于用户习惯,选择合适的视觉符号(比如尺寸、形状、颜色、阴影等)来设计按钮,增强产品的易用性。
3.2、按钮的位置 - 把按钮放在用户易操作的位置
按钮的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按钮的位置,位于用户不太能注意的区域,或者打破了用户习惯,那不管这个按钮的样式做的多精致多炫酷都是没用的。
我们要坚持一个原则,当用户访问界面时,不要让用户满世界的找按钮,要将按钮放在用户容易操作的位置。因为用户找不到按钮,用户就不知道这个按钮的存在,无法达到产品期望,也会影响产品的易用性。所以,我们在设计按钮时,尽可能使用传统的布局和标准的UI模式。
知识拓展
我们在设计按钮的时候,可以参考人眼的扫描模式:
目前流行的主要是“F”模式和“Z”模式。
“F”模式:
“F”模式是由尼尔森团队提出,是新闻平台、博客等文字为主的网站布局所采取的阅读模式。
这个研究中记录了超过200位用户浏览网页时,用户的主要阅读行为在许多网站和场景中表现得相当一致。
这个阅读模式看起来有点像字母F,因此也被叫做F型浏览模式。
(“F”模式文章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6232148,感兴趣的童鞋可查看哇~~~)
图片来源网络
“Z”模式:
“Z模式”是扫描滚动的网站的典型模式:
“z”型模式的布局遵循字母Z的形状。“Z”型模式的设计跟踪了人眼扫描页面时的路线——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首先,人们从左上角到右上角进行扫描,形成一条水平线
接下来,向页面的左下侧扫描,链接成一条对角线
最后,再次向右转,形成第二条水平线
当观众的视角以这种模式移动时,它形成一个虚构的“Z”字形
图片来源于网络
(“Z”模式文章链接:https://www.ui.cn/detail/252379.html,感兴趣的童鞋可查看哇~~~)
3.3、按钮的内容-按钮标签的内容要简单明确
按钮文本标签的内容要写的简单明确,如果写的通用,写的是带有误解的内容,会让用户感到迷惑,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要想用户体验理想,标签上的内容应该尽量简单且明确的描述这个按钮的作用。
让用户明白他们点击这个按钮之后,会发生什么,会产生什么结果。
比如,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下,日常中最常见的支付页面,需要关闭支付页面时,提示弹窗上按钮的标签内容,就非常重要。
如下图,哪个弹窗上的标签内容会更友好呢?图01是某购物APP离开支付页面的提示弹窗,图02是京东离开支付页面的提示弹窗。
我们看图01,弹窗上的【取消】按钮是什么意思呢,似乎并没有明确说明按钮的作用。点击【取消】到底是取消这个弹窗上的内容?还是取消上一步的支付步骤呢?是不是会让用户产生误会?
让我们再看看图02,弹窗上的标签内容是简单明确的,清楚的描述了这个按钮的作用,用户清晰的明白他们点击这个按钮之后,会发生什么,会产生什么结果。点击继续支付是继续支付,不离开上一步操作的界面,点击确认离开就是离开此页面,不再支付。
3.4、按钮的尺寸-按钮要有合理的尺寸
问题一:怎样使重要的按钮看起来是重要的?
1、增大它的尺寸(按钮更大对用户来说就是更重要);
2、使用对比色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按钮大小反映该按钮在屏幕上的优先级,大按钮、普通按钮、小按钮分别意味着最重要、重要,不太重要的等级。
所以,在设计界面时,为了让更重要的按钮在视觉上体现它的重要性,我们可让主要的按钮更加突出,增大它的尺寸,或者使用对比度大的色彩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京东
问题二:怎样设计小按钮,才容易操作?
在设计中,除了大按钮设计,小按钮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我们要避免设计的小按钮的偏小,导致用户误触。所以我们在设计按钮的时候,要考虑到人的手指宽度。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曾就研究指出,人的手指垫宽度的平均值在10~14mm 之间,指尖的平均值在8-10mm 之间。所以说,在设计按钮尺寸的时候,10X10mm的尺寸是比较合理的。我们在设计最小按钮时,可参照这个数值。
3.5、按钮的顺序-按钮在界面中要有合理的顺序
按钮的顺序反映用户和界面之间交互的属性,在着手设计之前,我们先要问问自己用户期望在屏幕上看到什么样的顺序,或者说什么样的顺序更合理,再去进行相应的设计。
根据用户习惯,当一个界面中有多个按钮时,我们常将用户最常操作,以及重要级最高的按钮放置在界面的最右侧,最不常操作的以及重要级最低的按钮放置在界面的最左侧。
京东
3.6、按钮的数量-避免界面按钮(操作)太多
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在一个界面当中,各种业务方都想加入口。导致一个界面按钮太多,没有主次关系,当用户进入界面时,不知道该操作什么。
所以在设计APP或者网站的界面时,应该多想想:
a、用户最希望操作什么?
b、或者和需求方确认,当用户进入到该界面时,我们最希望用户操作什么?
3.7、按钮的反馈-为按钮交互提供视觉或听觉反馈
在交互设计中,为了避免用户反复操作或者多次提交,当用户点击按钮时,应当给予用户操作反馈。
这种反馈可以是视觉,也可以是听觉,反馈的目的是告诉用户操作了什么。
在UI设计中,我们常常用到的点击反馈表现形式,主要有:
1、按钮背景颜色变化
2、按钮背景透明度变化
4、按钮文字颜色变化
5、按钮文字透明度变化
6、按钮文字内容变化
7、其它位置出现提示文字
8、语音提示
9、震动提示
10、高度、阴影
四、怎样与开发交付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有一些苦恼。什么苦恼呢?开发写的按钮,与设计稿差别太大。按钮的尺寸不是更胖一点,就是更瘦一点;按钮的圆角不是更大一点,就是更小一点。
所以,针对按钮,作为设计师的我们,应该怎样与开发们进行交付呢?
4.1、Padding思维
我们想要开发还原我们的设计稿,就要先去了解开发实现的思维方式,我们针对开发的思维方式去进行相应的思考。
首先,我们和开发要同时具备padding思维,那么Padding思维是指什么呢?
简单理解 Padding 就是文字与按钮之间的距离,主要适用于考虑的文字变多时,按钮的宽度。如下图:
Padding指文字与按钮的间距
一个按钮的长度=Padding+文字的长度+Padding。我们与开发交付的第三方工具中,以及我们使用的Sketch,PS等软件中,都是无padding这个属性可供开发查看的。
所以,我们在和开发交付时,应当标明按钮的Padding值,这样开发能很好的还原设计稿。
4.2、Min-Width思维
上面说到了Padding思维,我们再来说说Min-Width思维,Min—Width 就是指按钮的最小宽度。
Min-width指按钮的最小宽度
我们在设计按钮的时候,除了考虑到按钮上文字变多时的一个情况,也要考虑到按钮的最小宽度。
通常设计中,按钮最小宽度一般的设定为 4 个文字的长度,假设字体大小为 16px,左右的 Padding为 24px,那么这个按钮的最小宽度为:112px。
我们在和开发交付时,也应当标明。
4.3、按钮的边框;
最后,我们来说说按钮的边框。边框也是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设计中,按钮的边框主要有内边框、居中边框、外边框三种,sketch中设计按钮的边框时,正常情况下默认为居中边框。
但是开发,他们是不分内边框、外边框、居中边框的(采访了下某位开发小哥哥~)。因为代码中开发写边框时,默认是内边框,没有居中边框一说。如果是外边框,我们需要在UI图交付时在设计稿中标明。
所以说,我们在设计按钮边框时,要注意尺寸以及调整边框的模式。如有特殊的情况,需在设计稿中标明。
4.3、按钮的圆角大小
按钮的圆角大小,也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因为,开发写出来的圆角,不是比设计稿更大一点,就是更小一点。
我们在设计按钮时,应当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和开发童鞋们共享设计规范,这样能大大增加工作效率。
在某些特殊场景使用特殊的圆角样式时,在设计稿中标注出来。
总结
写到最后啦~
按钮虽然作为一个最基础的元素,但是在整个设计体系中,它一直都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我自己踩了很多坑,也在网上看了很多文章,因此想总结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文章参考了很多大佬的文章,主要有:
优设网:
1、《你知道按钮设计的7个基本原则吗》 作者:Nick Babich
链接:https://www.uisdc.com/7-basic-rules-button-design
2、《上万字干货!超全面的B端按钮设计指南》作者:CE青年
链接:https://www.uisdc.com/b-end-button-design-guide#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如何正确设计「按钮」,看完这些公式你就知道!》作者:UX小学
链接:http://www.woshipm.com/pd/4186042.html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