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成为UI中国推荐设计师 (详情)
//百度统计 20220402 uicn

您的意见是我们 UI 中国进步的动力!
点击立即反馈按钮,发表您的意见!
立即反馈
QQ群反馈
您也可以加入UI中国官方反馈群进行反馈!
群号:302892100
备注:反馈问题后@管理员能让我们及时了解您的意见

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0/20
0/200

设计大赛

  • 设计大赛
  • 发布广告
  • 发布招聘
  • 其它需求

提交完成
感谢您对UI中国的支持和信赖!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指南(二)
0.0°
2019-09-19 自译外文 经验/观点 原作者: IDEO 举报 8553 83 566 4

前言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指南》是我翻译的第二本完整的设计书籍。在我开始广泛的阅览国外优秀的设计团队、设计公司的沉淀输出后,收获颇丰。我意识到很多年轻的设计师尤其是传统意义上的UI,苦于进阶无门,很难系统的去学习设计理论、设计方法以及设计流程,无法系统化梳理设计知识,就只能在有限的设计范围内修修补补,就像你在局限于视觉时没有意识到体验,在忠实于体验时又忽略了商业,总是无法全面的考虑和输出设计方案,这是源于没有系统化的学习。


国外的人机交互、体验设计领域的确发展较早,有着大量的理论和方法的沉淀,国内各大设计团队虽然也开始持续输出一些本土化的内容,但仍然摆脱不了系统化这个问题。因此我从今年开始,就有了翻译国外设计论论体系及对应的成熟可用的设计方法的冲动。如果你读了我往期的文章,你应该了解到了设计思维的五个步骤、了解了用户体验的七要素、可用性方法以及众多可操作的实践方法。


我翻译的内容既有各大设计机构无私分享的内容,也有我自费购买的设计课程,我希望为大家带来一些真正持续影响设计生涯的内容,要实现这一目标,软件技法做不到,只有思维方法、系统化知识可以做到。


本次翻译的《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指南》是IDEO出产的一本设计工具书,包括具体的设计思路,规范的设计流程,以及各种关键设计原则。它将结合实例,教授设计师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以人为本的解决复杂问题。


目前已更新的内容(标红部分)


点击下面图片跳转到历史章节



开始正文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1.灵感

灵感阶段帮助你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学习,拓展你的创造性、产生更多可能性。你必须相信,只要你仍然以你的用户为目标,你的设计方案将最终发展为正确的设计方案。在这个阶段你将组建自己的团队,聪明的应对各种挑战,并与形形色色的不同用户交谈。

这个阶段将帮助你回答以下问题:

我如何开始?

我如何开展一次用户访谈?

在调研中我怎样做到始终以用户为中心?

我可以使用什么工具或方法来理解用户?



2.设计挑战框架


下面是一个编写设计挑战的样例表格。


你很少会在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就把你的设计问题定义好;在IDEO,我们经常要经过许多修改和讨论,才能精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Amplify项目(一个关于发展中国家儿童的项目)中的第二个挑战,我们知道我们想把重点放在儿童教育上,但需要缩小范围,使其能够产生真正的成效,允许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并仍然为我们提供足够的空间,让我们能够构思更多想法。挑战经理Chioma Ume描述了她和她的团队如何加强挑战。

“我们知道我们想对孩子们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但首先我们必须确定是哪些孩子。应该是所有的孩子,还是仅仅是青少年或者儿童?由于儿童早期的发展对一生的重要性,我们选定了0到5岁的儿童。

该团队和英国国际发展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的合作伙伴最终没有让孩子,而是让他们的父母,参与这次调研,他们认为这份研究结果将产生最大的影响。

Ume说:“我们选择关注与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父母。”但她强调,尽管父母成为了焦点,但孩子们仍然是最终受益者,这一细微差别将使团队不会偏离主题,或过于专注于改善父母的生活。最后,研究小组提出了一个框架完善的挑战,其中一个问题是:低收入的父母如何才能确保孩子在头五年茁壮成长?(最终定义的设计挑战)

译者注:除了考虑核心用户群,更要考虑利益相关者,尤其是针对特殊用户群。比如,关于儿童网络课程的设计方案应该围绕儿童来展开设计,目标在于如何提高儿童的教育水平,但如果同时设计一个课程销售页面来推广产品,此时需要考虑的用户实际上是父母而不是儿童,因为课程购买者是父母,销售策略需要针对父母展开设计。

使用“设计挑战”工作表的框架,进行多次测试,以确保你的问题能够产生成效,为你提供一个研究起点,但仍然有足够的空间允许你构思多种创造性的答案。

下面是一个填写案例。

参考上面的案例,通过重复迭代分析我们的目标,限制条件等,最终将问题从“我们如何提高儿童的生活水平?”完善到“低收入家庭父母如何保证他们的孩子在0到5岁茁壮成长?”


参考上面的案例,通过重复迭代分析我们的目标,限制条件等,最终将问题从“我们如何提高儿童的生活水平?”完善到“低收入家庭父母如何保证他们的孩子在0到5岁茁壮成长?”


3.制定项目计划
项目规划无论对于小组还是个人都有一定意义,我们更倾向于按照计划行事,如果没有一个深思熟虑的规划,执行具体的设计过程或者项目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正如去超市采购物资时我们习惯列出一个采购单,执行一个具体的项目也是如此,通过确定不同的时间节点,合理分配成本资源,以保证项目按部就班的进行,保证进度持续增长直至完成最终目标。

虽然项目计划更像是产品经理等管理层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但这种能力事实上也十分切合设计师这一职能。例如我们在独立完成产品redesign时,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计划,包括设计流程(如何收集信息,调研用户,调研竞品等)、完成度预期与规划、成本核算(如果是个人开发者需要实现商业化)等。项目计划使你清楚自己需要从何开始,以及激励自己在对应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同时也能帮助你避免拖延症,严格要求自己。



4.组建团队
在国外的项目团队,更倾向于组织跨学科的团队成员来共同创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事实上作为国内的互联网从业者对这一点可以辩证的理解,跨学科的关键意义在于吸收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最终共同促进优秀的解决方案的产生,并不一定要求我们寻找所有相关的行业人员加入团队。

跨学科强调的是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不要局限于自己熟悉的领域,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选择进行更丰富的调研活动,以及随时保持以用户为设计焦点,减少设计人员设计情感的介入,通过共情思维进一步理解目标用户并助力最终的方案设计。

5.访谈对象招聘工具
问卷调研和用户访谈是我们常用的手段,但我观察有些设计师进行问卷调研,发现他们通常是通过微信群随机投放,其调研结果并不可控。事实上在设计师面临的问题较为明确时(如了解产品与竞品在用户心智中的差异),最适合的方式就是用户访谈。


用户访谈作为定性测试的主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关于产品的一些关键依据。但访谈并不是可以随便进行的,我们需要招募一批最合适的用户(最合适不意味着最忠诚,应当是能够很好地暴露你们目前遇到的问题的用户),招募用户需要注意什么事项,下面的招聘工具卡会对你有所启发。



6.二次研究

我们通常开展一个新项目的设计时并不总是重新调研用户,收集信息,更多时候通过参考竞品,研究行业成熟的资料来作为背景支撑,比如在进行滴滴项目的提案之前,项目发起人必然了解了共享出行领域的市场情况,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一些行业报告
、数据工具获得。

很多信息资讯都共享在公共网络,大多数情况下设计师可以通过主动搜索来获取一些信息支撑,来辅助设计决策。我们在进行一个APP的从0到1的设计时,通常会寻找一些类似的产品,观察一些竞品的用户反馈,并不总是亲自调研用户或者执行复杂的调研策略。下面的二次研究就是这样的一个概念,除了基于用户的研究,更需要基于行业背景的更广泛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利于设计师进行设计决策,并且有时比直接调研用户更高效。

7.访谈
如果你想从用户那里获得什么,那就去访谈。访谈是设计人员用研人员最常用的调研方法,并不是认真组织的一次面试性质的访谈才能被称为访谈,事实上你拿着你的原型去楼下前台进行简单的测试也属于一种访谈,访谈更强调的是设计师和用户进行一对一的对话(或观察其使用产品),并在期间暴露一些问题或发掘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见解。

当然一次完整规范的访谈,更容易让我们收获一些关键的信息,以帮助我们优化产品,辅助设计的决策。完整的用户访谈一般从用户招募开始,当然在这之前你已经明确了本次访谈的目标和目的。然后我们需要创建一份访谈提纲,并在之后的访谈过程中根据提纲逐步询问交谈,以收集我们想要了解的一些信息。下面的方法卡则是访谈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 。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的一个关键技巧就是直接与你想要服务的社区/用户对话。要了解一个人对某一特定话题的欲望、恐惧和观点,没有比采访他们更好的方法了。 

2012年,IDEO与世界银行的咨询小组合作,帮助贫困人口(CGAP)和墨西哥银行“Bancomer”寻找获取新的、更容易获得的储蓄产品的机会,为低收入墨西哥人服务。这个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的采访,每次都试图了解人们如何省钱。团队一次又一次地听到:“我不存钱。但在又问了几个问题后,他们了解到,低收入墨西哥人可能不像银行那样把他们的非正式储蓄方式视为储蓄,但他们肯定是把钱存起来了。了解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对团队的最终设计至关重要。 

多亏了他们的采访,研究小组了解到,一名男子把衬衫挂在衣橱里的时候,把多余的钱藏在了衬衫的口袋里。另一个女人把钱给了她的祖母,因为她知道她不会让她把钱花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还有一个女人把她的钱装在咖啡罐里,用来支付各种各样的费用,比如学费、食物和房租。 

这个团队甚至和一个把钱存到砖头里的人谈过。他在“攒钱”盖房子,所以他把多余的钱放在建筑用品里,几年后,他盖了房子。 
从这些采访中得出的一个重要见解是,许多低收入墨西哥人存钱不是为了存钱,而是为了特定的事情。这个想法直接导致团队设计了一个基于项目的节约方法,恰当地称为“Mis Proyectos”(我的项目)。 

试着在你的用户家里或办公室里进行面试。在具体问题之前,先问一些一般性的问题,让他们放松下来。一定要问开放性的问题,而不是“是”或“不是”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即为什么、如何等问题,可以自行延伸)


下面是这个案例对应的访谈模板,事实上访谈比想象中更简单,关键是你要设定恰当的问题,能够完美的挖掘你想要的信息。

8.小组访谈
小组访谈带来的是另一种调研视角,即群体的视角,与之对应的则是用户访谈这一单独用户的视角。小组访谈在深度上无法拓展更多,不容易发现个体的关键问题,但更容易了解一个群体的生活状态,需求、担忧及远愿景。当你想要调研某个特殊群体的偏好,需求时,可以考虑通过小组调研的形式。




9.专家访谈
求助专家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作为设计人员我们并不是全知全能,当我们进入了新的设计领域,比如从移动端UI到了智能终端UI,很多经验技能都需要重新学习,我们会考虑问一些智能终端设计领域的专家,来获取一些指导,尤其是宝贵的经验。当然就算我们没有进入新的设计领域,单纯的询问开发技术成本和技术难度等问题也属于专家访谈。





本次更新了9小节内容,主题为灵感阶段(理解用户挖掘需求阶段)的一些可用方法,及项目开启流程。现在我们回顾一下。


1.通过设计挑战框架,我们能清晰的定义我们面临的问题或者挑战,是解决什么问题?谁的问题?有什么限制和背景?最终定义的问题可能是“在公司附近租房的互联网从业人群如何解决三公里内出行问题?”


2.制定项目规划提醒我们在开启一个项目之前需要制定完备的计划,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完整的商业项目,也包括我们自己的练习项目。计划中应该包含时间规划、成本估算、目标用户、调研策略等。


3.组建跨学科团队则提醒我们吸收更多领域专家的见解、经验。不要局限于设计师的视角,跨学科、行业的沟通有利于激发灵感,促进创新。


4.招聘工具建议我们在招募调研目标时考虑多个方向,如用户的地域、年龄、种族、阶级等的丰富度,以及在关注主流用户时也要了解一些极端用户的想法。想要进行一场卓有成效的用户调研,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招募一批最恰当的用户,不要盲目的直接开始 访谈。


5.二次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收集信息辅助设计的方向,即通过了解行业研究,行业背景等成熟的信息资源,或者竞品分析、已有的人种志研究等,进一步理解用户群体,为我们的设计提供决策建议。


6.访谈是最常用的用户调研方法,本小节中提到了访谈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如访谈人员分配,提问时由浅入深,逐渐缓冲等。


7.小组访谈则是与普通访谈对应的另一个调研视角,即对群体/社群的调研,属于对常规访谈的补充,但需要注意,小组访谈没有足够的深度,但有足够的广度,利于了解群体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8.专家访谈能够为我们提供专业的视角,及更系统的分析。向专家寻求帮助可以大大提高你的效率,并帮助避免一些常规的错误,但在寻求专家之前,确保你已经列好被 你精简过后的 核心问题,不要将时间浪费在次要问题上。


本期文章到此结束,下一篇文章会讲述具体的调研实践,教授我们如何保持以用户为中心来进行思考和收集信息。


更新:2019-09-19

收藏

83人已收藏

南山可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54

    作品

  • 4964

    粉丝

  • 20

    关注

  • 效率爆炸: Figma新版本详解
  • 设计系统指南——搭建你的专属色彩系统
  • 栅格系统入门手册
  • 非科班设计师的设计写作旅程
相关标签

    猜你喜欢

      2019-09-19 自译外文 经验/观点 原作者: IDEO 举报 8553 83 566 4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指南(二)

      0.0°

      你确定要举报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指南(二)

      如果查出恶意举报,十天内禁止提交任何举报申请。

      0/200

      上传证据: 超过10M的附件请使用网盘地址

      点击上传附件

      对谁可见:

      全部设计师
      • 全部设计师
      • 推荐设计师和认证设计师

      您确认要推荐?

      该作品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9日

      评分

      完整度

      启发性

      勤奋性

      排版布局

      推荐心得

      建议20-200字以内

      0/200

      566
      83
      4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登录

      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120s 验证码错误

      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