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成为UI中国推荐设计师 (详情)
//百度统计 20220402 uicn

您的意见是我们 UI 中国进步的动力!
点击立即反馈按钮,发表您的意见!
立即反馈
QQ群反馈
您也可以加入UI中国官方反馈群进行反馈!
群号:302892100
备注:反馈问题后@管理员能让我们及时了解您的意见

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0/20
0/200

设计大赛

  • 设计大赛
  • 发布广告
  • 发布招聘
  • 其它需求

提交完成
感谢您对UI中国的支持和信赖!
非科班设计师的设计写作旅程
0.0°
2021-02-05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14092 107 146 6

在更早些年,非科班设计绝对称不上一个褒义词,在UI设计以视觉设计为王的年代,招聘非专业设计人员,意味着会发生基础审美、视觉设计能力方面的危机。作为非科班的我们也有意识的各种恶补视觉层面的经验与技能,但还是会不断质疑自己。随着设计环境进一步规范化,体验设计的概念兴起,阿里创意设计师与体验设计师的职能划分更加清晰,也给广大非科班设计师进一步进阶及发挥个人能力提供了参考方向。非科班意味着跨专业,也意味着你们拥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这些能力会持续发力,帮助你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体验向设计师。

UI中国十佳是我从未企及过的,我回顾了2020这一年,发现整个人的状态几经波折。从年初的迷茫,到狠下心破圈跨入新领域,再到适应新环境开始考虑新的进阶机会与计划。基本没有真正稳定下来,文章更新也时断时续,没有真正保持频率更新,但也正因为此,我每一次写作冲动,每一篇文章都是来源于对设计师的共情,真实项目的复盘,新领域的探索等超干货的主题。也正因为这些阅读量的支撑让我拿到这个荣誉,感谢所有的读者朋友。

这篇文章一方面大概讲述一下我个人非科班自学的经历,一方面讲一下我认为2021大家可以开始培养的核心能力之一——写作能力。

 

个人经历

我本专业是中文系,在大二时阴差阳错接触了互联网行业,兴趣使然开始自学并一步步实习最终拿到心仪的offer并正式进入企业担任体验设计师一职。从一个懵懂的小白到对岗位有一个大概的理解,我回顾这一阶段,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广泛的阅读书籍和各种设计沉淀类文章。我几乎将我们图书馆与UI设计相关的所有书籍都读了一个遍,至于自己买的书就更多了。我还记得周陟讲过的一句话,想要学交互设计,那你京东搜索交互设计,把排名前50的书都买来读一遍自然就懂了。


在自学期间,我所有的时间都分配在了设计练习和设计资料阅读上。最初各种临摹界面,到后面逐渐开始思考设计的底层原理,再到浏览各种大佬的设计文章分析和反思,一点点摸索。


我最幸运的是在最初学习设计时接触了Erik Klimczak编写的《一个人的产品:写给非设计师的设计书》,这里没有做广告的嫌疑哈。在了解一个行业的早期阶段,是塑造你整个价值观,核心理念以及理想目标的关键时期。18年当大家还在讨论UI时,我有幸阅读这本海外讲述入门级UX产品设计的书籍,正因此将最终职业目光从传统UI的底层转向了更长远、代表着未来的产品设计、体验设计方向。简单来讲,在18年我刚刚学习设计时,便已经在个人思考模型能力模型中打下了基于用户体验、设计思维的木桩,而不是局限在UI界面、视觉设计层面。我很早的了解了设计前的用户研究是如何关键,了解了信息架构在交互设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了解了一个全链路的设计方案的创造过程。

这是我认为对一个设计师来讲最硬核的入门解答,了解行业,了解该岗位或工作的本质,定义清晰的职业目标,然后以此为方向不断完善自身的经验技能。也希望所有新手设计师,在设计职业的起点,便能被指导,或者自己弄清楚设计的本质,产品设计的内核,不在于浅层的视觉设计界面设计,而是兼顾业务与体验,满足用户体验目标,满足企业盈利目的,形式追随功能,设计解决问题。 


UI中国的写作经历

我最初开始写作完全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在你广泛的阅读,输入大量信息后,你会不自觉的整理筛选,将其本地化为自己的知识,而验证输入的最佳方式就是输出。为求得理解而阅读,为验证所学而写作。

UI中国是我执行写作计划的主要平台,我早期对UI中国定位的理解:用户体验设计交流平台,是体验设计师进阶分享交流的平台。

ui中国作为设计交流平台、社区,与用户,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什么?实际上是一个互为纽带,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平台永远不可能是高高在上的,因为平台的基础——大量优质内容、阅读量、活跃度都来源于用户。


优秀的设计师通过分享优秀内容巩固个人所学,提高个人系统化能力的构建效率,不论是方案探索,还是设计问题的分析思路,都是优质的设计资产,这些资产的分享帮既助他人成长,又能在这过程中获得社会认可,获得更多收益机会。

这里面涉及到多个角色。ui中国官方代表平台本身,以创造一个更开放的交流环境为核心,希望吸纳更多用户,拓展用户范围,提高行业影响力。编辑输出类设计师,是优质的ugc内容生产者,而更多的用户是读者,享受这些优质内容,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其中一部分读者用户进阶为内容生产者,优质的内容吸引更多普通用户。这样一个闭环构成了正向循环,促进社区快速发展并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交流服务。这样持续循环,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质作者,就像b站一批批百大up那样。  随着一批批的设计师在社区交流中随着时间推移成长进阶,早期的一批优质ugc内容生产者可能会逐渐转变为pgc内容生产者,即成为专业内容生产者。例如我们中的很多优质作者很早都收到了大量出版社的编辑邀约。这也是我在之前建议UI中国组建核心编辑群积累资源的原因。优质内容生产者与平台共同成长,不断提高影响力并持续反馈行业内。


且现在UI中国体验不断优化,建立了志愿者构建的编推机制,能够让优质内容得到更好的曝光,很适合设计师开启设计写作生涯。(帮平台打个小广告)

那么下面就进入最核心的环节了,为何写作?写作能为设计师带来什么收益? 


为何而写作?

我们不谈那些好高骛远的理想化目标,想要把写作当副业我是从来没想过的。我写作有明确的几种出发点,每种出发点都对梳理个人知识体系,提升个人设计能力有帮助,这也是我推荐大家开始培养设计写作能力的原因。 


1.写作复盘

写作有利于我们在输出过程中巩固实践经验,系统化梳理所学所得。在产品设计中,纵观各个设计流程,设计方法都包含设计验证这一关键步骤。设计验证就类似对产品的复盘,产品设计始于业务目标(企业战略)和体验目标(用户需求),终点却不是设计稿交付与开发还原上线,而是产品交付到用户手中能否真正解决预测的问题,能否真正赚取预期的利润。和产品一样,每个人也是独一无二的产品,想要提升自身,就需要在每一次复盘中不断发掘问题,解决问题来波段式进步。


我们经常听到很多设计师抱怨,职业发展遇到瓶颈,个人能力原地踏步。很多工作多年的设计师没有构建个人知识体系和设计方法论,很快被新人超越。实际上,做任何工作都会在一段时间后进入重复性劳动的阶段,是视而不见,还是尝试突破这些瓶颈?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想选择后者。在完成一次设计项目,阅读完毕一本书籍后,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开始通过写作的手段进行复盘,下面给大家提供两个思考模板。


一:方案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期间踩了哪些坑,如何解决的,重新反思下是否有更好的方案,现在来做我能否做的更好,怎么做?我是否能够给这个需求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在脑海中或使用草图演绎下这些方案。本次遇到的问题、探索的解决方案能否沉淀为常用的解决问题的范式?


二: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我是以一个什么样的流程开展工作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有没有一个清晰的从理解业务到定义问题,再到构思方案和设计执行的标准流程?反思一下如果如果没有一套清晰的设计流程,是否可以考虑学习或者直接使用一套别人的总结,然后去执行并本地化为自己的设计流程?


写作复盘是一个回顾反思的过程,能被回忆起来的或问题或灵感一般都是典型性机会点,都是可以被沉淀积累的设计经验和资产。另外很关键的一点,项目复盘是作为行业内人员必须要的一环工作,不论常规的OKR总结,还是单纯的晋升项目案例,或者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设计作品集,都需求条理清晰的项目阐述。这些有效分析,能够证明甚至凸显设计师工作的有效性,体现设计师的价值,而他们都来源你对项目的复盘,写作复盘就是这样的一个手段。



2.输出倒逼输入

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自学能力,它能一如既往支持着你变的更优秀。取精去糟,不断输入优质内容提高能力下限。而自学最好的朋友则是求知欲,对于新兴产业技术,新兴设计趋势,对于各种未知事物的求知会极大的提高你学习的效率和体验。

在我的写作早期仅仅是将写作当做记录和复盘的工具,随着有了一些粉丝,拓展了交流圈,我逐渐开始认真看待写作这件事,写作能够让我做到更多事情吗?答案是可以的,那就是输出倒逼输入。有一段时间,我的文章都是来源于一些粉丝、朋友的提问,一些或有趣,或复杂的设计问题极大的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在这过程中我会尝试着通过查阅资料,询问设计专家等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并提炼总结最终输出文章,来复盘整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通过输出设计文章进一步巩固过程中的收获。

后来,随着加入UI中国核心编辑群,我便开始制定规律性的写作计划,这更要求我时刻保持求知欲,“摄入”大量信息,不断学习转化。虽然一开始会迷茫,像是完成任务一样去进行写作这件事情,但最终还是会发现在持续输出过程中收获良多。

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需要查阅资料,并分析和收集关键支撑性的理论和数据,最终输出一个自己还算满意的解答,在这个输出的过程中你也完成了对新领域新能力的学习与掌握。

输出的确是学习的一个有效手段。设计师可以制定输出的目标,不管按照月还是天的时间粒度,不强制但始终有一个模糊的目标在那影响你,逼迫你去输入,去学习。

针对新内容,新技术软件等,如何能够证明你熟练掌握,那就是输出。输出意味着真正透彻的掌控。可以翻阅我之前写作的Figma入门文章,从Sketch过渡到Figma花费时间不超过3天,我如何从新手入门到能够输出一个详细的教程文章?正是求知+写作的形式,不仅仅以求得表面理解而学习,更以能够分享,讲解为目的来学习,最终学习成果也就天差地别。



3.写作筹备设计方案

通过写作来筹备新项目,解决新设计问题是我一直以来养成的习惯,也是我非常建议设计师去学习和掌握的能力。你想要做一个所谓的“作图机器”,还是“产品设计师”?

设计师想要从表层的输出“设计稿”的设计师进阶为输出“设计方案”的设计师,关键在于方案这两个字。方案是包含文本、图片等一系列内容组合而成的陈述说明,方案能够更全面准确的传达设计理念,阐述设计思路,从理解业务问题,体验问题,到定义核心问题、探索最佳方案,设计师在这期间如何思考,如何推进设计一步步进行?如何构思去解决问题,又是根据哪些依据来进行设计决策,Vote出最终方案?对方案的确定性思考是什么:设计师是否能准确判定方案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否肯定方案能够解决用户问题,或实现某个业务指标?设计下游的计划是什么?如何验证设计实现效果及上线效果,针对性测试哪些预期问题,如何回收反馈,如何规划后续的迭代修改优化。


以我上面举例的一些问题,作为一个设计最终方案的输出稿件,有清晰的阐述这些典型问题么?你对业务背景了解吗,对用户真实需求、体验目标了解吗?你的设计应该基于真实的需求,真实的数据而来,每一次决策也有该有理有据并能够清晰证明与阐述。这就是设计方案的写作能力。

在养成持续写作习惯后,我会习惯性的罗列一个需求的所有支撑类信息,例如从上往下罗列产品的业务背景,用户痛点等信息,作为初步构思的参考依据,收集整理竞品、行业典型案例作为进一步参考。更具体的会开始梳理整个用户体验流,模拟用户体验旅程,梳理交互框架,了解该需求设计前中后各个阶段的所有触点、利益相关者,尽可能的了解所有场景,了解各种异常状态,可能性问题等等。在这种对交互逻辑用户流的穷举式梳理过程中,使问题得以暴露,使设计机会点浮出水面,使设计方案尽可能的兼顾业务与体验,兼顾用户的各种复杂场景。在不断发散思维再聚焦到需关注的问题点的过程中,使你的设计方案更高可能性的覆盖该需求设计的方方面面。


例如同一个B端系统有不同的用户与用户场景,有管理者用户,工作场景是办公室环境,也有普通member工作在仓库且站立的场景(距离屏幕较远)。

不论是在进行一个自发的产品Redesign时,还是在公司接到一个真实需求时,我都会习惯性的建立一篇笔记,开始整理已知的信息,逐步梳理,从战略层的业务向内容,到与设计息息相关的交互和视觉设计层面的内容,再到用户经验能力场景等用户角色层面的信息。所以为什么避免在白纸上作画,为何设计系统与设计规范可以使产品设计规范化并保持较高一致性,因为在执行设计这一步之前,有太多的思考、理论依据、数据支撑等信息的筹备,这些信息与规则,使设计圆其方,令设计拥有确定性,真正符合用户预期并解决问题。


4.写是说之始

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大演说家。即便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也会在初次上台时紧张。然而方案阐述,项目沟通是我们工作场景中时常会进行的内容。设计师要给产品阐述方案,给开发讲述方案,给leader和boss阐述方案。求职面试时也要给面试人员讲述设计思路理念等。阐述设计的能力,与设计相关的沟通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那些看起来拥有沟通天赋的设计师也绝对不是一开始就能够淡定自若逻辑清晰的陈述方案的。


关键在于准备,如何准备发言?如何准备沟通内容?那自然是写作。写是说之始,PPT演示中的备注,面试前准备的开篇介绍,这些都是写作。特定的讲与说的场景,大部分时候都是有准备时间的,如沟通需求,面试等。通过写作,构思可能要讲解的内容,罗列可能提问的问题或听众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写作提前模拟方案的整个阐述过程,因为是预先写作,你有充分的时间梳理整个提案的讲解逻辑,梳理完毕也就对整个提案的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了。


另外,写作一定是文章吗?写作一定是长篇大论吗?当然不是,Xmind思维导图也可以是一种写作,你粗略的在笔记本上梳理的简单信息架构也是一种写作。所以写作是将思维具象化到纸上,是将模糊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信息提炼简单化。筹备写作能够显著提高设计说明与阐述的能力,这正是我推荐大家练习写作的另一个原因。思维流动到嘴上就是讲出来的话,思维流到手上就是写出来的字,而思维转化为写作能够给我们提供多次的演绎机会,就像草图原型,同一个思维,转化为写作,在由具象化的写作转化为发言,这边有了确定性。



5.系统写作够推动逻辑梳理能力的养成

从我们的设计职业到日常生活,逻辑能力贯通整个人生。系统写作的流程始于建立大纲,无论是写一篇文章还是一本书,和设计很相似,最忌讳的便是在白纸上作画,任凭思绪发散来行文思脉络。建立大纲(思维导图)-填充描述——进一步丰富各个部分的内容。这和将大象装进冰箱的步骤理论一样,也和设计思维(理解-定义-构思-原型-测试)拆解的五个步骤一样,提醒我们要将一个任务,一件事情拆解,分步,逐步推动,逐序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够主动调动已有的经验能力技巧,综合你所掌握的所有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分类、排序整理,最终确定框架,基于此框架去丰富完善直至产出最终的输出物。所依靠的是最底层的逻辑能力,在持续写作与锻炼后,可以无缝衔接到产品设计中,以清晰的逻辑覆盖所有场景,分析与构思所有设计可能性,探索最佳方案及推荐方案有条不紊的进行。

非科班设计师应该感谢现在的设计环境,在岗位逐渐划分系统化梳理后,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思维能力,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发挥自身价值,并尝试摘取更高级别的桂冠,进阶为高级体验设计师,设计专家。想要进入行业第一梯队吗?刻意学习,努力培养自己吧,可以的话就从设计写作,记录与沉淀每日所学开始。


新的一年,希望自己设计能力能再上一个台阶,希望参与一些更有挑战性的项目。希望大家都能升职加薪,fighting!!


------------------------------------------------------------------

另外我所在的团队正在招聘优秀的设计师,我们属于Shopee供应链设计团队,因此希望有B端设计经验的优秀设计师,或者C端有超强能力但想转换领域的设计师快快加入。面试高效透明,仅两次专业面,Leader面后直接Boss面。20+HC,岗位机会超多。外企环境,弹性工作不打卡,无限量零食供应各种福利。薪资保底15+月,有新加坡换岗的出国工作机会。建议加我微信直接推到leader手中,简历赶快砸过来吧。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更新:2021-02-05

收藏

107人已收藏

南山可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54

    作品

  • 4965

    粉丝

  • 20

    关注

  • 效率爆炸: Figma新版本详解
  • 设计系统指南——搭建你的专属色彩系统
  • 栅格系统入门手册
  • 设计与思考-高级体验设计师的思维养成
相关标签

    猜你喜欢

      2021-02-05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14092 107 146 6

      非科班设计师的设计写作旅程

      0.0°

      你确定要举报非科班设计师的设计写作旅程

      如果查出恶意举报,十天内禁止提交任何举报申请。

      0/200

      上传证据: 超过10M的附件请使用网盘地址

      点击上传附件

      对谁可见:

      全部设计师
      • 全部设计师
      • 推荐设计师和认证设计师

      您确认要推荐?

      该作品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5日

      评分

      完整度

      启发性

      勤奋性

      排版布局

      推荐心得

      建议20-200字以内

      0/200

      146
      107
      6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登录

      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120s 验证码错误

      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