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抗震救灾,实际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快一分钟就能挽救千万财产、千万生命。
快速测定地震信息,是地震部门首当其冲的重要职责。地震发生后,对这个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等基本信息的测定,应当越快越好。
最近几年,中国地震测速从原来人工测算打造升级成为计算机自动测速,从原来测定需至少10多分钟,到目前只需要1-2分钟甚至更快,准确快捷。在地震发生后,真正做到迅速反馈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为国家减震救灾赢得宝贵的时间,是一大进步,值得宣扬、值得点赞。
图一
主题:以前发生地震,都是人工测算,费人力费时间,表达中国地震测速的落后现状
场景:一次地震发生现场(如,2004.8.10云南鲁甸发生5.6级地震);
地震局工作人员(很多)背着大包,匆匆忙忙奔赴现场,工作人员不及穿鞋、来不及穿戴整齐奔赴现场,表现地震发身后的高度紧张状态。
文字:地震了
图二
主题:地震发生后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还没有了解到地震的基本情况
场景:地震局工作人员在现场埋头测算,紧张、大汗
四面大方电话询问,灾情如何
文字:
发生了几级地震
测算中……
图三
主题:转型升级,变强大,不仅如此,这个计算机自动测算是中国特色的
场景:打造升级,求问、研究、开发,地震台网布局完成;地震部门变超人,亮出肌肉,大脑变电脑
文字:颤抖吧,地震君!
图四
主题:沉着应对灾害!
场景:2014年8月3日,十年后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中国地震局地震台网立即显示灾情,并将信息发送全国等部门
文字:无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