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成为UI中国推荐设计师 (详情)
//百度统计 20220402 uicn

您的意见是我们 UI 中国进步的动力!
点击立即反馈按钮,发表您的意见!
立即反馈
QQ群反馈
您也可以加入UI中国官方反馈群进行反馈!
群号:302892100
备注:反馈问题后@管理员能让我们及时了解您的意见

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0/20
0/200

设计大赛

  • 设计大赛
  • 发布广告
  • 发布招聘
  • 其它需求

提交完成
感谢您对UI中国的支持和信赖!
【可能性与大设计】产品训练方法之强化篇(上)
0.0°
2017-07-14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1286 4 2 0

今天开始进行产品训练方法的强化阶段,在强化阶段我会和大家介绍四种方法,分别是探测法、逆向法、标签法、和闪卡法。下面会细致的先讲一下第一种方法:探测法。

Image title


探测法主要是帮助大家建立一个研究用户,研究需求的感觉和掌握相关的技能,那具体来说怎么做。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到多个产品,看我们的时间安排去做用户的研究,做用户研究第一步就是做好用户调研,第二就是我们要建立角色人物的画像,第三做用户任务和场景的分析,第四是我们要掌握用户任务和用户需求分析的一些方法。


1. 用户调研


选择一个产品的时候要做用户调研。我们找三种典型的方法来做。


第一种就是用户访谈,这是一个要点。做用户访谈不是简单直接冲上去就问人家问题。大家可以看下网上做用户访谈的文章,做访谈之前我们要有一个准备好的提纲,访谈里面你要明确去问哪些问题,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我最终想要得到的这些点能够归结到哪些方面,先把提纲列出来。然后下一步我还要去调整提纲到底正不正确等等。通过用户访谈来为我们建立一些主观的sense 了解一些来自用户的各种需求反馈等等。


第二是问卷调查,需要大家快速阅读跟问卷调查有关的知识,在网上搜问卷调查和相关的图书都有非常多的内容。并不是给大家列了几个简单的问题选择ABCD等等这就完了。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要了解怎么去设计问卷,问卷可以分成哪几部分,哪些东西要放在前面或者后面,怎么要让用户尽可能真实的去填写,以及建议大家看下基础的统计学相关的内容。其实很简单,找一些基础的统计学相关的书,了解一些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和一些基本的概念等等。这时候你就能了解比如说问卷都有哪些题型,每一种题型是怎么用的,有哪些用法这些问题。


第三就是反馈收集。这一块就是当我们确定了反馈途径,去例如微博等等能够触及到的渠道里面到处去抓用户的反馈,反馈里面有正面的也会有负面的。而我们特别要关注的是这些负面的用户反馈,看看大家觉得什么地方不好用,什么功能不好等等。这些整理下来并且分门别类,它是具体反映在哪些功能哪些地方的,把不同层次的反馈分析好。同时还要去判断反馈的优先级,因为并不是所有用户反馈都需要去处理。不是要听用户说了什么,而是要去分析用户反馈背后的原理,本质的问题是什么,这样我们做一个详细的梳理,对自己的能力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考察。


通过用户调研三种常用的办法——用户访谈、用户调查、用户反馈,希望大家能够了解这些基本的方法。第二步是去增强自己面对用户的这种感知,当你做完这些事情的时候你会知道原来用户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当你作为一个个体用户和你面对几十个用户甚至几千、几十万用户面对的问题就不一样,这些不再以你自己为参照物了。所以希望大家在这过程中能够增强自己的能力又能够增加对用户的感知,并且增强用户意识,服务用户,然后了解用户,能够有用户之间的这种差别的意识。


2. 建立人物角色/用户画像


再下一步是建立人物角色,建立用户画像。任务角色、用户画像同样大家拿这两个词在网上搜索,就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教你怎么样去建立用户角色,怎么样去建立用户画像,怎么样在一个产品里面去把这些用户描述出来。我建议大家在去选择一个产品做完用户调研后再下一步去输入用户角色。我们把这些用户做进一步的分析,把这些用户最典型的基本的特征,基本的大一些的需求能够很好的提炼出来,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练习。


3. 用户任务和场景分析


在建立好一些用户角色之后,下一步我们就应该建立一些用户任务和一些场景去做分析。比如说具体你选择的某一个产品,可能是现有的场景,用户在使用的时候有哪些任务,会面临什么样一个场景,哪些可以串起来,这些我们都要去做一些梳理。


4. 掌握用户与需求分析的基础方法


在研究用户的过程中跟大家强调的一点就是要重点关注产品,而且要关注方法的细节。先不要管别的事情,比如说它能不能挣钱,大的行业趋势等等。我们要锻炼聚焦的能力,关注在产品方法上的一些细节,比如说一个问卷应该怎么设计,用户访谈的技巧应该怎么做。


然后要建立优先级的意识,当有这些反馈具体内容的时候我要把它区分出先后顺序,而不是什么东西放来都能铺成一盘。还有要避免空洞的行业分析。现在大家作为一个入门者,我都不是特别建议去分析一些大行业相关的东西。


没有在这个行业沉浸很久的时候是没办法去了解一个产品从市场到战略的层面的,我希望大家在入门阶段就把心集中一点,去锻炼自己基本的能力,锻炼自己处理细节的方法。


在学习探测法这一块,我建议大家专门找时间。例如说一到三周找多个不同的产品去做用户访谈、问卷调查、反馈收集,包括建立人物角色然后分析任务和场景等等,这样来做一个细分,这些所有都涉及到与用户相关,你可以先不管界面不管别的,就是先去把用户了解好。


比如说你一周开始只能分析一个产品,到后面你可能一周能分析两个产品等等,尽量多的来做一些练习。主要是让大家体会里面每一种方法的细节和技巧,帮助大家一是建立感觉,二是去实践技能。


这篇文章大家会发现我在不断的跟大家推荐,去搜这个词或者去找几本书或者一些文章来看。这是我在所有文章中贯穿的一个理念,就是你在做一些阅读和桌面上的工具的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跟实践结合起来。


比如说你去做一个问卷调查,前一天把这些问卷调查相关的快速过一遍,看一遍然后去做,做完之后有了结果,下次做的时候再去看一下,这样来回的滚动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大家在上课时期经常有的问题就是,比如说你学编程一学期,但是没怎么实践,到后来真正去用的时候发现没有特别多的感知,可能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已。


但是今天我们所有讲的东西都不是告诉你怎么去考试,而是真的告诉你怎么在工作里面用得到,所以我建议大家也能缩小迭代的周期。可能你看了几点就去试验和尝试,然后尝试完了,你再去访谈用户的时候就会发现到底对不对或者你有哪些更深入的体会,来回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迭代能帮助更高效地学习。


马力,设计师、产品经理,最美应用创始人,创新工场早期成员,豌豆荚创始成员、IBM用户体验设计师。最美应用每年评估上万个互联网产品,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互联网的运营和推广等,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高校里担任兼职导师,一直努力推动高校的设计专业领域教学。在知乎是用户体验和产品相关领域的优秀回答者,出版《产品设计师技能书》,撰写连载文章《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如何思考》、《设计师入门之路》等,希望以专业的力量帮到更多人。


更多回答可见:

学校的经历对之后找工作有什么影响?

http://www.ui.cn/detail/252993.html

【设计师百人百天】总结分享(01)

http://www.ui.cn/detail/231685.html

【设计师百人百天】总结分享(02)

http://www.ui.cn/detail/231825.html

【设计师百人百天】总结分享(03)

http://www.ui.cn/detail/231826.html

【设计师百人百天】交互总结分享(04)

http://www.ui.cn/detail/244486.html

你是否对设计师有误解?

http://www.ui.cn/detail/238947.html

设计师越来越难找工作了么?

http://www.ui.cn/detail/236232.html

好的设计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http://www.ui.cn/detail/237341.html

更新:2017-07-14

收藏

4人已收藏

  • 104

    作品

  • 2489

    粉丝

  • 0

    关注

  • M2 课程升级| 产品、交互设计师的入门与提高
  • M1 课程升级| UI 设计师的入门与提高
  • ⾮科班出⾝,能不能来互联网做设计?
  • 从建筑到交互,她转行时的心路历程也许能帮你走出迷茫
相关标签

    猜你喜欢

      2017-07-14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1286 4 2 0

      【可能性与大设计】产品训练方法之强化篇(上)

      0.0°

      你确定要举报【可能性与大设计】产品训练方法之强化篇(上)

      如果查出恶意举报,十天内禁止提交任何举报申请。

      0/200

      上传证据: 超过10M的附件请使用网盘地址

      点击上传附件

      对谁可见:

      全部设计师
      • 全部设计师
      • 推荐设计师和认证设计师

      您确认要推荐?

      该作品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7日

      评分

      完整度

      启发性

      勤奋性

      排版布局

      推荐心得

      建议20-200字以内

      0/200

      2
      4
      0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登录

      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120s 验证码错误

      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