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成为UI中国推荐设计师 (详情)
//百度统计 20220402 uicn

您的意见是我们 UI 中国进步的动力!
点击立即反馈按钮,发表您的意见!
立即反馈
QQ群反馈
您也可以加入UI中国官方反馈群进行反馈!
群号:302892100
备注:反馈问题后@管理员能让我们及时了解您的意见

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0/20
0/200

设计大赛

  • 设计大赛
  • 发布广告
  • 发布招聘
  • 其它需求

提交完成
感谢您对UI中国的支持和信赖!
什么是梦核美学?AI 让每个人成为造梦者
0.0°
昨天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4276 1 1 0

我是 Rico,今天我们来聊聊天然与 AI 同频、光怪陆离的美学世界 —— 梦核(Dreamcore)。

一、梦核是什么?



在网络亚文 化的语境中,“核”(core)并非物理意义上的核心,而是一种以特定视觉符号和情感逻辑为内核的美学载体。这类被统称为“核类美学”的风格,往往通过解构日常场景、重组熟悉元素,在“似曾相识”与“全然陌生”的张力中,精准戳中现代人的心理褶皱。从怪核(Weirdcore)的诡异孤立到旧核(Oldcore)的怀旧感伤,每一种“核”都是一场情绪的精准投放,而梦核(Dreamcore)则是其中最贴近“无意识流动”的一支,它像一场半醒的梦,用模糊的光影、错位的空间和碎片化的童年记忆,编织出既温暖又不安的精神幻境。




从美学角度,梦核归属于超现实主义美学的重要分支,有着独特的 “体验导向”。Aesthetics Fandom 对梦核给出了权威定义:这是一种借助视觉、听觉等多元媒介,再现人类梦境典型特征的美学风格。它的精髓并非打造奇幻场景,而是竭力还原梦境带给人的心理感受,而这种 “感受” 的核心载体,正是阈限空间(Liminal Space)。


秃力城风情画 - 大富贵酒楼

秃力城-黄河山


所谓 “阈限空间”,源于人类学概念,原指 “处于两个阶段之间、尚未明确归属的过渡性空间”,如走廊、候车室、电梯间、深夜的学校走廊等。在梦核美学中,阈限空间被赋予了 “梦境专属的过渡感”:它不是 “目的地”,而是 “连接梦境碎片的通道”,既熟悉到让你觉得 “我好像来过这里”,又陌生到让你 “说不出这里到底是哪里”。

比如深夜空无一人的超市过道、永远走不到头的小区楼梯间、雾气弥漫的游泳池更衣室等梦核常见的场景,这些空间本身没有特殊意义,却因 “脱离了日常使用场景”,变成了 “介于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模糊地带”,恰好契合了梦核 “真实与虚幻交织” 的核心特质。



把场景放到泳池,便是池核(Poolcore),这是核美学中最喜欢使用的场景之一。

简单来说,梦核的本质在于 “运用现实元素,拼贴出梦境的感受”。它的画面中不会出现脱离日常认知的奇幻生物,反而大量运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阈限空间与物件,像普通的房间、常见的家具、日常使用的道具等。通过错位摆放、模糊处理、重新构建等手法,赋予这些熟悉元素陌生感,进而营造出梦境独有的 “真实与虚幻相互交织” 的奇妙状态 。


二、AI 时代对梦核美学的推动


梦核的诞生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主要由互联网社区的集体创作推动。AI 时代的到来,成为了梦核美学最佳的催化剂。以往由于技术限制,一般人很难把梦境中光怪陆离、如梦似幻的场景通过绘画或者作图技能制作出来,因此局限了梦核美学的发展。但这种不符合常理、突破世界逻辑框架的视觉表现力,对于 AI 来说,实在是信手拈来。


AI 技术的介入,让梦核美学的创作门槛大幅降低,更多人能够参与到这一风格的创作中来。同时,AI 的关键词组合创意也推动梦核风格走向多元化,打破了早期梦核‘单一诡异感’的局限,让风格更贴近不同人群的情绪需求。


下面是我使用 Midjourney 按照我自己的想法生成的梦境:


MJ 提示词:submerged nostalgic classroom, left window with slow translucent curtain; sunbeams refracted through water; goldfish above scratched desks, faded blackboard; soft halo, slight chromatic aberration, light film grain; calm still-water, dreamy analog realism —ar 3:2 —stylize 200 —chaos 6 —no people, human, student, teacher, face, person, man, woman, child, crowd, cartoon —v 7.0 


MJ 提示词: dreamcore aesthetic, a lone small pastel yellow house on a green grassy hill, a concrete path leading to the house,  a clear blue sky with a faint rainbow near the clouds, a small strange white spherical object on the grass, soft and dreamlike lighting, slightly faded and muted colors, subtle surreal atmosphere, VHS tape texture,photorealistic  --ar 3:2 --v 7.0 --style raw  --profile 1pp1coq 


MJ 提示词: central faded ferris wheel with faint rim afterimage; half-broken carousel left with warm glowing bulbs; scattered pastel ride parts on damp reflective ground; fine drizzle, luminous mist; one small fragment gently levitating; cinematic near-photoreal, calm liminal dreamcore, soft filmic bloom —ar 3:2 —stylize 370 —no people human cartoon anime illustration painting drawing 3d render cgi text letters signage logo watermark horror gore creepy —v 7.0 


通过多样化的输入关键词和描述,AI 图像生成平台可以快速生成具有梦核风格的图像或者视频。这种便捷性使得梦核美学的创作不再局限于专业的艺术家,普通用户也能轻松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作品。

大量的 AI 图像和视频创作,引起了病毒式的传播,梦核美学再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并且广为传播。在小红书的热度指数之中,与梦核美学相关的 Tag 标签热度指数超出想象,尤其对于互联网的新生代来说,这种突破常规的美学理念符合了时代发展的精神诉求。梦核美学已经不是那么小众无人关注的题材了。


三、表现特质


梦核之所以能让人一眼就联想到 “梦境”,关键在于它精准捕捉到了三个梦境独有的特质,这也是梦核区别于其他美学风格的核心标识。


1. 模糊性:不是 “看不清”,而是 “记不清”


梦核的 “模糊” 并非单纯指画质模糊,实则是对 “记忆碎片感” 的精妙还原。画面中的物体边缘或许带有轻微虚化,恰似你努力回想昨晚梦境时,细节渐渐模糊的过程;色彩也并非鲜明浓烈的高饱和色调,而是倾向于对比度较低的柔和色系,就如同透过薄雾眺望世界,又或是老相机拍摄出的、略带晕染效果的照片。

这种模糊感带有明确目的:它并非为了隐藏细节,而是模拟 “梦境的不确定性”。以一张梦核风格的 “房间图” 为例,你能辨别出这是卧室,可床头柜上的物品究竟是杯子还是书籍,始终处于 “能大致分辨轮廓,却难以看清具体细节” 的状态,这与你醒来后回忆梦境时,对 “具体物件” 的模糊记忆如出一辙。


2. 逻辑错位:日常元素的 “非日常组合”


梦境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 “逻辑失效”,而梦核巧妙地将这种 “失效” 转化为独特的设计语言。它不会借助奇幻元素打破现实,而是运用 “日常元素的错位组合” 营造荒诞氛围。

比如,椅子可能漂浮在半空中,椅腿上还残留着没拖干净的地面痕迹;又或者一扇原本该在墙上的门,却出现在天花板上,门把手的朝向也十分怪异。

这种 “错位” 有两大特点:其一,所有元素皆来自日常生活,没有超现实的怪物或魔法元素;其二,“错位不突兀”,不会让人感到恐惧,只会让人觉得 “奇怪又熟悉”,就好像在梦里看到 “床摆在厨房里”,第一反应不是惊讶害怕,而是本能地觉得 “似乎本该如此” 。


3. 情感共鸣:无意义场景的 “情绪锚点”


梦核作品通常没有明确的 “主题” 或 “剧情”,可能只是一个空荡荡的走廊、一扇紧闭的候车室门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阈限空间。然而,这些看似 “无意义的阈限空间”,总能巧妙地蕴含能引发人们共情的 “情绪锚点”。

这种 “情绪共鸣” 的关键在于 “细节的真实感”:它并非依靠复杂的故事,而是借助 “贴近生活的小细节” 来实现。像是墙上贴着的、边角已经卷起的旧海报,地面上尚未清扫干净的几根头发,这些细节本身并无特殊意义,却能唤醒人们对 “某个模糊时刻” 的情感记忆,如同梦境中 “明明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却莫名地感动或失落” 的状态 。


MJ 提示词:A sun-soaked relic: millennium Hong Kong afternoon, phone booth turned cool lucid aquarium sanctuary against oppressive heat, goldfish as quiet memories, bright photoreal dreamcore clarity —ar 4:3 —v 7.0MJ 提示词:阳光普照的遗迹:千年香港的午后,电话亭变成凉爽的清醒水族馆避暑所,金鱼作为静谧的记忆,明亮逼真的梦核清晰度 —AR 4:3 —V 7.0


梦核作品主要集中在图像和短视频领域,核心在于 “借助简单场景传递情绪”。早期的作品受限于普遍制作水平不高而限制了传播能力,如今 3D、CG技术和 AI 的进步降低了创作门槛,提升了作品质量,尤其对于梦核的特点来说,CG 和 AI 无法精准还原现实细节的缺点反而契合梦境中超现实的特质。

 

避免与怪核混淆


梦核的起源与“恐怖谷效应”和“怀旧情结”深度绑定。在超现实主义美学范畴中,怪核(Weirdcore)与梦核常常被一同提及,但二者实则存在明显区别。怪核同样是从超现实主义发展而来,核心在于“怪”!梦核更侧重于营造温柔、空灵的氛围,即便存在荒诞元素,也不会引发观者的恐惧情绪,而是唤起人们对梦境的回忆与情感共鸣;怪核则以强烈的陌生感、不协调感以及潜藏的恐惧为主要特征。




封闭和黑暗的空间氛围,非正常的光线,把日常的场景转变成让人恐惧的怪核质感。

观者在欣赏怪核作品时,往往会体验到迷失方向的怅惘、不解与迷惑,以及在未知与不可控迷雾中衍生出的恐惧,是一种在蓝天白云、光天化日之下,从心底泛起的心灵恐惧 。


最后


梦核的魅力,在于它精准捕捉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我们既怀念童年的纯粹,又被现实的荒诞裹挟;既渴望归属,又始终感到疏离。它用图像和声音搭建的“梦境”,不是逃避现实的乌托邦,而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内心那些无法言说的模糊情绪。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 “共鸣的普遍性”,做梦是人类的本能,无论你的年龄几何,来自何处,当看到梦核作品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 “自己做过的某个梦”。它并非小众、晦涩的审美。

而 AI 的介入让这种‘共鸣’不再局限于小众创作者,无论你是否懂艺术,都能通过 AI 生成属于自己的梦核场景。就像做梦是人类的本能,梦核也成为一种‘人人能读懂的情绪美学’,这正是它在 AI 时代持续破圈的核心原因。

对于中式梦核(Chinese Dreamcore),千禧年(大约2000年代)的怀旧感和独特的视觉风格使其成为该风格常用的背景元素之一。我们后面会再单独来讲讲中式梦核的美学。

我是 Rico, 

感谢阅读!



微信公众号:Rico的设计漫想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更新:2025-11-18

收藏

1人已收藏

  • 17

    作品

  • 8

    粉丝

  • 4

    关注

  • 写给设计师的前端自学建议和参考指南
  • 一文读懂太空朋克风格及其演变史
  • 时间错位的美学:解码复古未来主义
  • 开源!设计师的个人作品集网站

    猜你喜欢

      昨天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4276 1 1 0

      什么是梦核美学?AI 让每个人成为造梦者

      0.0°

      你确定要举报什么是梦核美学?AI 让每个人成为造梦者

      如果查出恶意举报,十天内禁止提交任何举报申请。

      0/200

      上传证据: 超过10M的附件请使用网盘地址

      点击上传附件

      对谁可见:

      全部设计师
      • 全部设计师
      • 推荐设计师和认证设计师

      您确认要推荐?

      该作品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7日

      评分

      完整度

      启发性

      勤奋性

      排版布局

      推荐心得

      建议20-200字以内

      0/200

      1
      1
      0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登录

      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120s 验证码错误

      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