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成为UI中国推荐设计师 (详情)
//百度统计 20220402 uicn

您的意见是我们 UI 中国进步的动力!
点击立即反馈按钮,发表您的意见!
立即反馈
QQ群反馈
您也可以加入UI中国官方反馈群进行反馈!
群号:302892100
备注:反馈问题后@管理员能让我们及时了解您的意见

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0/20
0/200

设计大赛

  • 设计大赛
  • 发布广告
  • 发布招聘
  • 其它需求

提交完成
感谢您对UI中国的支持和信赖!
视觉设计师的进化
0.0°
2023-05-03 好文转载 经验/观点 原作者: 未知 举报 640 1 1 0

视觉设计师的现状

视觉设计师通常会面临来自产品、运营、开发等各方人员的意见,有时候各方人员的领导还各持己见。

香港理工大学的Jotrn Ieskect教授认为,设计师有三个阶段,分到是修饰者、区分者和驱动者.

修饰者,主要负责去美化产品项面,体现较为底层的基础价值;区分者,会根据不同的产品打造不同的调性,赋于广产品差异性;驱动者,则站在战略层高度思考产品,引领整个公司的产品,这是价值感非常强的阶段。

典型的驱动者是苹果公司,这是一家设计驱动、以设计为导向的公司,创新设计能力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每一位设计师梦寐以求的的段。要想成为杰出的区分者乃至驱动者,需要具备全链路的开阔视野和综合能力,既需要有洞察用户需求和商业需求的能力,也要有交互设计的思维能力和视觉设计的审美能力。

国内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由于岗位分工很明确,界限分明,在传统的设计开发流程中,视觉设计师通常处于流水线下游的等待状态,即交互设计之后的视觉还原工作,仅仅局限于将界面视觉的美观性发挥到极致,设计师的存在感和成就感都很低。很多视觉设计师可能处于修饰者阶段,小部分处于区分者阶段,成为杰出的区分者乃至驱动者是视觉设计师末来的主要进化方向之一。那么,如何提升视觉设计师全链路的综合能力呢?我们的实践表明,谷歌的设计冲刺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其创造了非常好的机会使视觉设计师全程协同参与,不仅使设计师更深刻地理解了用户需求和业务需求,也更有效地提升了视觉设计的价值

设计冲刺的实践

1.设计冲刺的定义

设计冲刺是谷歌提出的一套为期5天的创新设计流程方法,集思考、设计、分析、产品原型产出为一体。


2. 设计冲刺的6个步骤

1.理解,即理解用户需求、商业需求,了解技术可行性;

2.定义,定义关键和重点问题,即定义需求;

3.发散,围绕定义的需求尽可能探索更多的想法;

4.决策,选择目前来说最好的方案;

5.原型,制作低保真原型进行用户测试;

6.验证,与用户、商业利益相关者、技术专家进行方案验证测试,最后再进行迭代优化。

网易易盾是网易云旗下的一站式 B2B 安全服务平台,其中内容安全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文本、图片、视频等垃圾过滤服务并开放相对应的在线体验服务。

下面我们结合网易易盾“广告在线体验”功能的改版,给大家介绍一下设计冲刺的具体实践过程以及视觉设计师的深度参与。

“网易易盾图片在线体验功能需要优化”是这次改版的主要诉求,其面临的业务挑战是如何提升用户体验以确保用户留存率。设计冲刺这种快速试错迭代的设计方法,很适合在短时间小范围内洞察用户需求并测试其准确性以及发现其具体需要完善的地方,这是传统设计流程难以解决的,也是成本和风险都相对比较高的任务。

理解

首先我们拿到产品的需求-“网易易盾图片在线体验功能不好用,需要优化”拿到需求的第一步是分析问题,从用户入手,挖掘和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

本项目中,视觉设计师也主动参与到用户研究。我们通过面对面的深度访谈,观察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具体在哪些环节上遇到了体验的问题。通过观察到的行为和场景去挖掘隐藏着的真实需求。深度访谈之后我们要还原用户所有的操作过程,绘制用户旅程图,即用户行为路径图。我们发现用户几乎在每一个阶段都遇到了操作上的问题,我们把问题对应到每一阶段的行为路径上,比如找不到体验人口、页面跳转频繁、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上传过程很麻烦、结果不准确等

定义

理解了用户的真正需求之后,需要定义需求,把问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国内进行讨论和解决,这样可以清哳目标,之后的工作都用绕着定义好的需求展开。所以,定义问题(需求)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如何定义需求呢?我们采用 DVF ( Desirability、Viability、Feasibiliy)模型来定义需求,也就是从用户需求出发,同时考虑技术可行性和业务可持续性。


最后,我们定义图片在线检测功能的需求如下:

使用场景:图片在线检测;目标客户:有反垃圾需求的企业用户;遇到的问题:操作复杂、判断结果不精确;核心需求:简单便捷的在线体验服务,判断精准无误;业务目标:提升用户留存率。

以前视觉设计师一拿到交互框架就开始美化界面,从一开始就沉浸在细节中却很少去想为什么这样解决,而正是从项目前期开始主动与用研人员一起理解和定义用户真实需求,在全方位多角度熟悉业务目标和技术实现能力的过程中,视觉设计师们开始尝试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有针对性地思考问题的真正起源,给自己的设计带来了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清晰的理解。进而将体验目标融人业务规划,参与确定这次改版优化的方向,将自己从接受需求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体验规划的主动推进者。

发散

明确需求以后,就可以发散思维,探索各种可能的解決方案了。我们结合菠诺的水平思维法 ( 即基于核心问题每个人自由发散思维,探索无穷无尽的各种可能性,通常用〝我们该如何……”起头)和概念扇思维法来发散思维,概念扇思维法主要是由目标、方向、概念和想法方案四个部分组成的。

现在有一个目标:将一个贴纸贴到天花板。我可能会想到梯子。思考一下会发现:“梯子”只是“将我从地面提高”的一个工具。如果把“我从地面提高”作为一一个概念,将这个概念发散以后还有“站在桌子上,“找人把我举起”等概念。

“将我从地面提高”只是“缩短贴纸与天花板的距腐”,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广义概念,那么满足它的其他概念还有 “把我的胳膊变长”“让物体自己移动”,对应的想法就是“用棍子加长胳膊”“用伸缩式杆子”“贴到气球上”“操控无人机”等。

水平思维不拘泥形式和路径,你可以从任何节点开始,只要最终能建立这样的概念扇即可。概念扇应用到实际案例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概念扇区别于传统头脑风暴的地方是:设计沖刺鼓励团队成员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分散地思考问题,然后再集体聚合每个人的想法。有了对于用户需求和业务目标的深到理解后,视觉设计师在此环节与其他人员一起,开始学会始终围绕核心问题创造更好的体验并有条理有针对性地打开脑洞。让自己的视觉创意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最终我们用便利贴的方式输比头脑风暴的结果,横轴为技术可行性,纵轴为用户价值、满意度,聚合归类所有想法。在此过程中我们不批判他人的想法是否正确,而是鼓励成员在一些想法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或者补充,脑洞打开的越大越好,前提是要围绕定义的需求和核心问题。

我们聚焦在问题较多的 “检测过程中”和“检测结果”2个阶段,聚合了多种方式上传图片、提供在线图库、感知检测进度、圈出违规元素、分析具体违规原因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每个人根据自己提的点子,快速绘制方案草图,然后从每个人绘制的草图中选出最令人满意的方案。


决策

在决策的过程中,我们提倡单独投票,然后集体决定最好的概念,如下图所示。

以下是我们会制的部分草因方案,我们的新方案具备以下几个功能:广告样本图片展示,广告图片判定规则说明、检测过程真实可信、检测结果准确、对结果有具体分析、支持多种本地上传方式、提供在线样本图片库。

原型

原型阶段我们需要把抽象的想法变成具体化的、可供用户实际操作的低保真原型。对视觉设计师来说,绘制低保真原型图非常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视觉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会协同绘制原型,而与交互设计师的协同工作,也帮助视觉设计师更清楚地理解用户需求实现时整个设计的上下文逻辑关系和前因后果,避免了没有支撑理由、自我表达式的视觉设计。

①固定导航,减少切换;②增加判断规则和样本示例;③支持批量、单张、粘贴 URL、直接拖动等多种上传方式;④增加在线图片库。

⑤在线图片库可以一次性添加 10 张随机图片,供检测使用,也可以更换

⑥检测进度可感知,让用户知道图片在线检测的状态。⑦检测结果圈出广告元素(文宇、二维码等元素),违规程度以百分比展示。

验证

设计沖刺包含两方面测试:一是验证概念方向是否正,二是可用性测试。

由于我们这里做的是功能的优化,所以只是做了可用性测试。我们招募了典型的 5-7名用户代表进行进行可用性测试,在情境访谈式的可用性测式中,我们细心观察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表情以及动作等,“鼓励用户发声、思考。同时制作打分板,统计任分完成率,错误率,最后总结、归纳所有问题提出优化迭代方案。

测试结果表明,我们选定的方案是行之有效的,目标用户均完成了我们的测试,整个操作流程基本没有遇到挫折,体验流畅,并大都给出了满意的反馈。

视觉设计师参与到每一个环节,打破了日常部门分工的隔阂,在协同工作过程中,学会相互理解,更合理地发挥各自所长,进而推动适用体系化思考方

改版之前存在页面跳转多、上传方式单一、入口不明显、检测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改版之后,检测入口固定在左侧栏,右侧展示样本图片、广告判断标准,相应的检测结果圈出。广告元素,显示广告类型、违规程度。


关于设计冲刺的反思

1. 设计冲刺的本质

其实,我们认为设计冲刺的本质就是设计恩维,是关于设计的 “元思考”我们把设计冲刺归纳成两个阶段,问题的解读和问题的解决。

第一个阶段,从用户研究到问题和机会点定义,明确方向,是做正确的事情,属于战略层面的事;

第二个阶段,明确方向以后,开始创意发散和迭代测试,直到重新聚拢在技术合理、业务可行的方案上,是把事情做正确,属于执行层面的事。这就是一种全局性认知。

2.设计冲刺的价值

通过实践可以看到,视觉设计师在参与整个研究和设计的过程中,对目标用户的需求、业务目标和交互逻辑有了更透彻、更深人的理解,让视觉设计回归到了“人”本身,设计变得有理有据,而不是单纯的视说技巧的呈现,这样视觉设计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能够获得更完整的视野和更系统的设计思考能力,从而在与用户研究、交互以及整个团以的人员协同工作中释放更大的价值,增强视觉设计师在团队中的成就感。

与此同时,设计冲刺强调的协同工作打破了职位分工的隔阂,大家学会相互理解,更合理地发挥各自所长,客观上能够大大提升团队的创新效率。精通自身领域的同时具备了综合能力,那么你在团队中的不可替代性会更强,对于企业来说也会更重视这样的全方位人才。

设计冲刺只是其中一种工作方法,如果能够有意识地让自己去培养整体性的设计思维,就会有更大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更新:2023-05-03

收藏

1人已收藏

Vicky知然

热爱设计-IU

  • 10

    作品

  • 94

    粉丝

  • 29

    关注

  • 用户体验要素-中
  • 用户体验要素-上
  • C4D打卡
  • APP界面设计UI小程序

    猜你喜欢

      2023-05-03 好文转载 经验/观点 原作者: 未知 举报 640 1 1 0

      视觉设计师的进化

      0.0°

      你确定要举报视觉设计师的进化

      如果查出恶意举报,十天内禁止提交任何举报申请。

      0/200

      上传证据: 超过10M的附件请使用网盘地址

      点击上传附件

      对谁可见:

      全部设计师
      • 全部设计师
      • 推荐设计师和认证设计师

      您确认要推荐?

      该作品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3日

      评分

      完整度

      启发性

      勤奋性

      排版布局

      推荐心得

      建议20-200字以内

      0/200

      1
      1
      0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登录

      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120s 验证码错误

      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