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成为UI中国推荐设计师 (详情)
//百度统计 20220402 uicn

您的意见是我们 UI 中国进步的动力!
点击立即反馈按钮,发表您的意见!
立即反馈
QQ群反馈
您也可以加入UI中国官方反馈群进行反馈!
群号:302892100
备注:反馈问题后@管理员能让我们及时了解您的意见

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0/20
0/200

设计大赛

  • 设计大赛
  • 发布广告
  • 发布招聘
  • 其它需求

提交完成
感谢您对UI中国的支持和信赖!
为主流用户设计——《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读书心得
0.0°
2023-03-06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1634 5 2 0


前言


经历了多年的互联网设计经验后重新读起这本书,阅读过程中联想到实际工作中与生活体验上的种种,比以前第一次阅读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这是一篇偏主观性的读书心得记录,不是读书摘要。水平有限,时间仓促,难免谬误,敬请指正。


交互式设计的四策略:删除、组织、隐藏、转移


「删除」杂乱的功能、内容,只保留核心点,把有限的时间关注到最重要的问题上去。并把核心功能作为产品的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简化可实行产品)版本,验证 MVP 来快速验证产品的目标与结果是否一致,再在核心功能上进行优化、拓展。

「组织」是对内容进行有效地归类、分组,不仅仅体现在布局与功能上,还有视觉上隐藏的网格元素。比如在元素之间的间距分隔、大小位置排列、同类型内容叠放到一起等等,可以起到简化设计、让用户快速上手、减轻使用成本的作用。

「隐藏」掉一些可有可无的功能,或者是把非主流程上的功能默认隐藏,在触发到相关操作时才显示出来(如书中提到的划线搜索),让它们适时出现、适当出现,避免分散用户注意力。

「转移」主要体现在多终端的设计上:将高级功能转移到「高级的地方」,避免功能复杂化。比如手表上应该只触发开始跑步,规划路线应该交由电脑端处理。

简单概括是删除不必要的,组织核心内容,隐藏非核心点,转移复杂性的操作。


用户分类


这是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部份之一,作者对用户的分类:专家型、随意型、主流型。


专家型


专家型会不断探索产品,对里面每一个细节每一项设置都进行细致梳理,并且会默认为这是为他们而设计。设置系统中的隐藏文件夹、内容都会去扒个底朝天。基于此,对产品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典型例子:对 Android 设备进行「Root」并对系统「改造、美化」的那波人。

这个类型的用户总体的极少数。


随意型


随意型的用户是用过类似产品的,并且对更复杂更创新的产品有兴趣研究,但是他们不会喜欢全新的东西,除非新的东西得足够简单。我理解这是说需要把新功能做得足够简单易用,首先功能是用户所需要的,其次是上手门槛低,三个步骤内可以完成并且不会出现 bug。那种复杂的、需要点击七八个按钮才可以触达的,他们并不会愿意接触。

这类用户也是占少数,并且他们学习意愿很低。


主流型


主流型占据了绝大部份人,他们对产品的态度是很被动的,或者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比如公司要求大家使用 app 上下班打卡,他们只会「打开 app - 打卡 - 关闭 app」,他们不知道原来 app 还可以当企业网盘临时存放资料。

我们要确定我们的用户类型是什么,划分不同的用户群体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设计。

比如后台管理端,专家类型希望拥有很多设置,需要用掌控全局的上帝视角,他们要把功能设置全部在一个页面内摊开展示出来。像 Android 的系统设置、Windows 的 上帝模式,各种设置呈现在你的眼前,你可以对哪怕是一个小字段的字体大小都进行定制化。

而主流的用户则像 macOS、iOS 的这样,希望极少设置甚至没有设置,上手直接使用,甚至连通知管理都懒得管理,哪怕满屏都是没用的广告推送。这些用户希望系统帮他们搞定一切,他们只要「用」就可以。

多年前我认为 iPhone 就是「Nokia」,什么都不能设置,桌面只能改变桌布跟 icon 排列布局,连 app icon 都无法实现自定义,我写过大长篇的文字去控诉 iPhone 的「傻瓜机化」,还罗列了很多 iPhone「不人性化」的地方。直至今日,还有不少博主会去拿 iPhone 与 Android 设备去比较,凸显 Android「最豪横」的功能。

现在我才明白当年的自己是「专家型」,现在的我已经变成「主流型」了。究其原因,应该是我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处理,不想也没办法花时间去关注这些设置项。我希望苹果给我的是一个设计好的产品与功能,并且告诉我:「就这么使用就行了,你所顾虑的我们都设计好了」。


我们公司的用户到底属于哪一种呢?


我们公司是做 B 端企业培训的,有一款大而全的培训系统,覆盖 web 与移动端,有着几十种企培相关的功能。

我认为我们产品三种用户类型都有。

专家型,他们会经常去探索我们的产品,并进行尝试配置运营,发现问题便不断反馈,甚至会吐槽我们的产品;看到市面上或者竞品有了某个新的技术,他们又主动找我们询问是否有或者计划推出类似功能。

这群人少之又少,有时候,我是很希望跟这部份人沟通的,因为他们总能给我带新的灵感,也能帮助我发现产品上隐藏的不足。但是对于这种人,我又不想放太多的关注在他们身上,对我来说,他们的反馈大多会是「细枝末节」的、「鸡肋」的。

随意型的代表可能就是大部分运营顾问了,他们习惯配置某些功能,遇到新的也愿意尝试,但是一旦发现新功能不好用或者难易上手,尝试过一次后,他们就会比较反感,因为配置困难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

我们需要放一部分心思在他们这里,在退出新功能时,尽量慢慢一点点迭代,在做好充分的调研后的基础上,拉通运营者们一起评审咨倾听他们的反馈,让他们慢慢接受并认同我们的设计。

主流型属于被动使用上我们的产品的人,他们对于平台的选择没有话语权,再难用的系统他们也只能被动接受,甚至,他们不关心平台到底怎么样,有多少功能也不知道。他们只有在被迫学习(企业学员)、被迫管理时(企业运营者)才会自己去通过直链或者固定路径使用,一旦中间受阻很容易就放弃。

我们需要放最多的力气在这群用户上,让他们使用我们的产品时,操作步骤精简、入口明显、不要出现过多的选择让他们抉择,我们要告诉他们的是:这个就是我们给你们最佳的答案,你们跟着我们设计走就好了。

主流用户确实会自定义自己的设置,但是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展示自己的个性:把计算机桌面换成自家狗狗的玉照,而不是重新设计用户界面。如果工具很简单,如果只需点几下鼠标即可完成,如果不需要重排太多项,自定义还是很有价值的。——Giles Colborne

我们公司产品在设计上,自然而然会以为用户需要的配置是越多越好的。实际上,他们需要的是一个个套餐,在套餐的基础上定制化,而不是全部从零开始。因为这样切换简单,实现起来最容易,不需要去学习配置,更不需要考虑兼容问题。客户需要的是改改文字、换换图片,而不是自己去学习图片尺寸要求,根据要求设计。

就像去麦当劳,麦当劳预先设定好 A、B、C 套餐,你可以根据喜好购买,也可以先购买 A 套餐后,选择把里面的薯条换成鸡块。前者是主流型用户,后者是随意型。遇到「专家型」客户,他们完全可以自己选择鸡翅、可乐与雪糕,这是任意套餐中所没有的,他们热衷于自定义。


为主流用户而设计


产品设计时总是自我臆想用户会使用很多功能,甚至理解他们为亮点,但是可能结果并非如此,他们更需要的是核心功能切中需求点,所以,调研、分析非常重要。在结果出来后,还需要思考是不是可以再删除不必要功能,删到不可再删。调研结果我们也要进行思考判断,也要有优先级,不能一股脑一次性推新上去。新加功能时自己问用户是否需要,能不能不加,不加又会怎么样,还有没有其他办法,不要出现「假如用户……」的主观假想。

功能不是越多越好,很多产品最开始初心是解决某个问题,但是随着客户需求、反馈增加,产品越来越复杂,周边的需求把原始初心都挤下去了,看起来好像满足了很多人的需求,但是这样让产品越来越重,业务层面、代码层面很难优化,结果可能就是体量太大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久而久之被淘汰。

像抖音等产品都推出了所谓的「极速版」,我理解本质上就是重新制造一次轮子,把原来产生的问题一并消除的同时,卸下产品「积重难返」的功能,让核心功能「回归」凸显出来。

但是我认为单纯这么做是不够的,或者说拿不到核心点,应该从思维上去增强。极速版在日后迭代中,终归还是会回到笨重的级别。

我想到一个方案:客户的需求消化后可以积累成一个个「组件」,让所需的用户自己搭配使用。国外现在很多产品都有类似做法,比如项目管理类的 Monday、Asana 就集成了 Google 服务的产品,他们核心功能还是项目管理,他们也只需要关注项目管理的内容。其他用户所需的周边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添加第三方的(比如聊天、协作等)。这些功能的添加并不会影响核心功能,并且不同用户之间因为配置不同所展示的内容也不一样,真正做到千人千面。

可是国内的生态比较封闭,很难做到这个程度,各家各自为政。安卓的消息推送,不同的系统产生都有自己的一套推送逻辑,导致 app 适配起来很麻烦,也产生很多冗余代码。但是这也恰恰是一个商机,能解决大环境的这个问题,这款产品肯定能脱颖而出拿下市场。

再扯远一点,国内 app 为什么会各自为政,我认为是跟地域有关。

中国的疆域在秦朝就大致确定了,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并且,这么广阔的地域还有大片的平原,加之有长江黄河,农业耕作便成为主流。也因为农业,我们一直过的是自给自足的生活,几亩地就可以解决吃饭的问题,不需要物物交换,不存在协作、合作精神。不单单是粮食,其他的东西基本也是自己可以解决。久而久之,骨子里就刻下「单打独斗」的观念。几千年下来,封闭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演化为今日的封闭的互联网系统。

回来为主流用户设计的问题上。

我们经常认为「选项是让用户自定义设置的」,这是「典型的专家行为——专家想要掌握自己的汽车,并且选择很多个性的配置。但主流用户只想买辆车开开」。

我们公司的产品就做了很多看似「人性化」、足够多的配置,但是实操上手难度大。比如说要搭建一个全新的网站首页(我们的产品首页是像搭积木一样,一个个模块拼接起来的),首先要配置资源授权,接着配置资源池分类、学员池,设定好可访问的各种权限,然后选择所需的组件,一个个拖拽到画布,配置各个组件的资源,选择所需的字段显示、配置标题与样式,标题配置的样式无法复用,每个组件都要上传一次标题图片,图片都还要经过剪裁、调节透明度等操作。

可能因为网络问题或者系统 bug,配置中途会出现无法保存情况,那么上面的操作可能又要重新经历一次。这种感觉好像从一楼爬楼梯到 30 楼家门口,然后发现走错了楼栋。

写到这里我已经有点头疼了,虽然这是一个全新页面才需要这么多操作,但是一般修改一个组件内容也是繁琐无比的。我们希望带给用户尽可能多的选择,希望面面俱到,但是可能对于用户来说,我们提供给到他们的,是一个模版、一个素材库,他们简单点击选择、修改下内容就可以了。

我前段时间做了一份关于我们产品的运营配置培训文档,其实就是一份说明书,介绍某个功能应该如何配置使用。最开始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棒的想法,可是当我做完后我当众宣讲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一本产品说明书嘛!说明书这种玩意属于上个时代的产物,怎么会出现在我的产品里面呢?!

以前没用过 iPhone 前,听到有朋友跟我说 iPhone 包装盒里没有说明书。在那个手机还是 Nokia,随机都会附赠说明书的年代,我很不理解——难道所有人都不需要说明书都可以用得懂手机?如果某个功能不会用该怎么办?后来我上手用上后才明白,原来足够优秀的产品就是不需要说明书的,产品的最终形态是用户一拿到就会用,不管男女老幼,就可以用上大部份的功能。

当然,除了优秀的产品、交互设计外,初代 iOS 的拟物化设计也发挥了很大的功劳。因为拟物最接近真实的生活场景,用户不需要二次学习。看到玻璃屏上的小图标,就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物体一一对应,基本达到零门槛。交互上 iOS 用一个 Home 键单线程表示前进后退,从哪里来的,等会儿就原路回到哪儿去,没有 app 间各种跳转;也只有一个 Home 键,它在暗示用户不管发生什么,只要你按下它就可以「重置」回到最开始的地方,这大大降低用户的焦虑情绪。直到现在大家熟悉了这套操作,苹果慢慢用虚拟长条替换了多年的 Home 键,并赋予了更多的操作,但是核心的设计一直没变。

所以,我的核心观点是——产品设计要以主流用户为核心,让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简单点击几下就可以了,甚至连简单的选择都不给,直接告诉用户「就用它就对了」。不要去思考如何把说明书做好,而是要以「不需要说明书」作为目标。但这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候去了解用户、了解市场,做足够的调研与验证,把设计做到极致,否则,这种设计就是一种自大的行为。


其他想到的


下面的内容比较零散,是看书时联想到的一些生活上或者工作上的事情,随手记录。


44 pt


我记得当年 iOS 刚刚推出的时候,按钮的大小被定义为 44 pt。为什么是 44 pt,不可以是 48 pt 或者 42 pt 吗?苹果是不是可以给用户选择,大的是 48 pt 小的是 42 pt。不,苹果告诉全世界,按钮就是 44 pt,因为经过调研,拇指按在屏幕上的面积,在 44 pt 时触摸的错误率最低。此设计历经多年考验,市场已经证明其正确性并且已成为了行业设计规范。


假后台


被诟病多年的 iOS 没有实现真后台的原因,可能也是为了减轻因为 Home 回退时,挂在后台的应用太多太久导致手机卡顿。也为了弥补假后台的缺陷,苹果加上了统一通知管理,并且限制所有 app 进行自定义消息推送。最大程度上,在制度、在产品策略、在开发实现层面让 iOS 更易用,让更多用户对使用 iPhone 没有紧张焦虑感。


不要废话


我们公司产品中,充满大量的废话,比如在岗位名称中,提示「请输入您的岗位名称」,看似礼貌友好的文案,在我看来废话满满。直接显示业务场景格式不是一个很妙的方式吗?比如提示「设计师」。遇到联系号码填写的,提示「159 1234 5678」不是更好吗?考虑到国际化的需求,技术上判断用户的 IP 或者浏览器语言,现实不同的号码格式,比如美国的则是「(789) 123 4567」,日本的则是「(08) 1234 5678」。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更新:2023-03-06

收藏

5人已收藏

這李設計

让设计藏于无形而又处处可见

  • 3

    作品

  • 0

    粉丝

  • 0

    关注

  • 设计师应了解的版权知识 FAQ
  • 关于我整理了一份免费商用字体库这件事

    猜你喜欢

      2023-03-06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1634 5 2 0

      为主流用户设计——《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读书心得

      0.0°

      你确定要举报为主流用户设计——《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读书心得

      如果查出恶意举报,十天内禁止提交任何举报申请。

      0/200

      上传证据: 超过10M的附件请使用网盘地址

      点击上传附件

      对谁可见:

      全部设计师
      • 全部设计师
      • 推荐设计师和认证设计师

      您确认要推荐?

      该作品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5日

      评分

      完整度

      启发性

      勤奋性

      排版布局

      推荐心得

      建议20-200字以内

      0/200

      2
      5
      0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登录

      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120s 验证码错误

      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