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成为UI中国推荐设计师 (详情)
//百度统计 20220402 uicn

您的意见是我们 UI 中国进步的动力!
点击立即反馈按钮,发表您的意见!
立即反馈
QQ群反馈
您也可以加入UI中国官方反馈群进行反馈!
群号:302892100
备注:反馈问题后@管理员能让我们及时了解您的意见

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0/20
0/200

设计大赛

  • 设计大赛
  • 发布广告
  • 发布招聘
  • 其它需求

提交完成
感谢您对UI中国的支持和信赖!
PPT设计教程 | 首行缩进究竟要不要用?
0.0°
2021-01-09 原创文章 教程 举报 2902 0 4 0

今天的选题是

PPT的首行缩进


关于这个选题,最早是一位好友向我吐槽:“我老板每回看到我的PPT上没有首行缩进都要怼我一下,而我却觉得加了之后好奇怪啊”,当我向她要来她的PPT之后,我说:“在这份PPT上你该听你老板的,加个首行缩进吧”


刚好不同的是,一次我在帮别人优化PPT的时候,她也在PPT中采用了大量的首行缩进,而我却花了些时间把她的首行缩进全去掉了


是不是很矛盾?其实并没有,具体理由我们往下细聊一下,先尽我所能的向你介绍一下 首行缩进 是什么


                 课本上的首行缩进


杂志上的首行缩进



关于首行缩进,参考资料① 提到了这么一段话:

参考资料在此文末有链接地址


1919年胡适与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朱希祖、马裕藻等北大教授向教育部提出 《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开始改变传统的分段格式,在《附则》中规定:“每段开端,必须低两格。”



也就是说从很早开始,我们就被教导,分段落之前要先空两格(老师常说,写作文开头要空两格)


而现在来说,有部分人认为,换段就该给段落来个首行缩进,而有些人又会觉得,这种向内收缩两个空位的排版方式,会打乱文段外观显得不整齐,例如我大部分情况下就是后者


那我就该说,首行缩进就不能用了吗?这倒不是,在百度百科中,是这么介绍首行缩进的:


首行缩进:将段落的第一行从左向右缩进一定的距离,首行外的各行都保持不变,便于阅读和区分文章整体结构。而常见于微软的Office Word文档处理中。



也就是说,它的作用,是为了方便阅读和区分段落,更直观的告诉读者,这里是一段内容,这里被分段了,所以首行缩进是可以用的


那如果我们不采用首行缩进,该怎么解决区分文章结构的问题?



段间距


段间距是什么?段间距是指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距离

红色:首行缩进         绿色:段间距


它跟首行缩进一样,同样也能用来区分文章结构,可以替代首行缩进,也可以跟首行缩进结合使用


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在设计过程中,我更愿意将长段的文案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版块,版块的坑坑洼洼会让我有修改的冲动(下图第3段):



我也从网上找了一份资料辅助我的这个偏向,引用自参考资料②:


如果说西文文本是流动的、横向线条状的、节奏不断变化的,那中文文本就是点状的、静止的、节奏稳定的。相比西文文本的横向强联系与纵向行间空隙(就像石墨的微观结构)。

中文文本里「行」的感觉弱得多,汉字的颗粒感打断了横向的紧密联系(你看,我们经常还会用网格来辅助中文排版,网格同时强调纵横的联系),于是中文的行就让人感觉不易「流动」了。 

对西文来说,「段首缩进」是可以弹性调整的,是对文本的自由推移;而对中文来说,「段首空格」或「段首空字」是让文本整齐地在段首空出两个汉字的位置,如果空的不是整数个而是 2.3 个什么的,我会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这打破了段落内每行左侧几个字本来很容易达成的纵向对齐。



小总结 -

综上所述,我们来做个小总结:


  • 首行缩进主要作用是方便阅读和区分文章结构
  • 遇到多文段时可以用段间距去代替首行缩进或者结合使用
  • 建议无特殊情况下采用段间距区分段落,因为这让文段看起来更加整齐和舒服


如果你对于首行缩进和段间距在PPT的使用还不够直观理解,我拿最近的模板作品《轻奢时装》给你演示一下:



采用段间距


绿色区域可看为段间距



采用首行缩进


哪怕前面数字直接标明123,段落区域的文案还是显得很乱套


运用版块意识,将文案所占空间看作为版块,可以发现,段落部分出现了多处断开的版块,显得杂碎


版块意识: 跳出具体的设计内容,把页面中的元素所占空间看作方块,以此按照一定设计原则对元素进行排版设计



采用首行缩进 + 段间距


只想问,序号跟段落标题中间的空格怕是word复制过来没清除掉的吧(怼一下自己)


其实在PPT上,要不要用首行缩进这个问题,我只能回答四个字



“ 随机应变 ”


是不是很皮?其实并不算皮,就拿文章开头我举的两个例子来说,其实他们遇到的是不同的情况:


嘉琪的那份属于幼儿校园类的PPT模板,教育机构的文案,一般都遵守或习惯性地参照公家行文的规范,要求严谨和遵循规则,采用首行缩进才是正解


而另外一位好友bb做的是校园内个人演讲类型的PPT,个人发挥的空间大,这时候我们去追求美感(装最大的X)再好不过


根据PPT主题的不同,灵活的采用不同的区分文章结构方式,但更多情况下,建议采用段间距代替首行缩进


如果需要拿更有力的说法去说服你老板不用首行缩进的话,你就跟他细细的讲:


PPT设计中其中一个设计原则叫亲密性原则,亲密性原则要求相关的内容要沾的近,不相关的内容离得远,这样用户才能第一时间知道哪些内容是存在关联的


爷爷的东西跟爷爷靠着,爸爸的东西跟爸爸靠着,不能爷爷的东西跟爸爸的东西靠的太近,这样别人就不知道这究竟是谁的东西了(这比喻牛皮吧哈哈哈)



在文章的最后,关于区分文章结构这个问题,我再给你分享几句话,希望能给你更多的灵感:


01 -

如果是正式严谨的PPT,采用首行缩进是可以的,而且当ppt文字太多的时候,首行缩进能节省很多的空间(节省掉了段间距)


02 -

一个明显的段间距,能让观众更清晰的知道有几段话,每段有多长,合理的段间距能让文段更具呼吸感(不挤)的同时,结合下面的内容,你就能设计出很多不同样式的段落样式:


在PPT中,有一个选项:项目符号和编号,这些选项的作用也类似于用在区分文章结构


开始→段落→项目符号和编号


但这是ppt自带的,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区分符号”呢?下面我就简单了修改几个:



01-以数字为编号

泛指PPT自带的项目编号类


02-以中文为编号

泛指中文/日文/韩文等语种


03-以语种加形状

泛指一些简单的形状(矩形圆形棱形等)


04-以语种+线框为编号

线框泛指一些简单的线框


05-以语种或序号+色块

泛指带颜色的简单色块


06-以面性图标为编号

泛指填充颜色的图标


07-以线性图标为编号

泛指轮廓描边的图标


08-将编号放于标题顶部

泛指将编号位置不同于默认位置(一般为段落左上)


09-左侧编号+段间距分割

泛指用元素将段间距再分割,缺点是画面线条感增强



从上图多图的展示中可以发现,只要有元素去充当编号的角色,那我们就能达到区分段落的目的。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练习,通过不同的编号属性,就能组合出很多的样式来,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样式,而是试着去发现这些设计的规律。




参考资料:

知乎问答:

《写文章时段首空两格是从何时开始的?为什么这样设计?》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72531


《为什么陆港台等地的中文排版没有学英文排版那样首段不缩进?》 

梁海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40594/answer/13125733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一六视觉】,感谢你的观看。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更新:2021-01-09

收藏

0人已收藏

137***6134

一六视觉

  • 17

    作品

  • 65

    粉丝

  • 0

    关注

  • 改稿 | 工作型PPT还可以怎么改?教你几大实用妙招!
  • 版式教程 | 叠加&破格技巧在PPT中的运用
  • 又偷学一招!掌握这3种方法,做出这类PPT不在话下!
  • 老板,这样的一页PPT值多少钱?
相关标签
教程排版PPT

    猜你喜欢

      2021-01-09 原创文章 教程 举报 2902 0 4 0

      PPT设计教程 | 首行缩进究竟要不要用?

      0.0°

      你确定要举报PPT设计教程 | 首行缩进究竟要不要用?

      如果查出恶意举报,十天内禁止提交任何举报申请。

      0/200

      上传证据: 超过10M的附件请使用网盘地址

      点击上传附件

      对谁可见:

      全部设计师
      • 全部设计师
      • 推荐设计师和认证设计师

      您确认要推荐?

      该作品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8日

      评分

      完整度

      启发性

      勤奋性

      排版布局

      推荐心得

      建议20-200字以内

      0/200

      4
      0
      0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登录

      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120s 验证码错误

      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