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成为UI中国推荐设计师 (详情)
//百度统计 20220402 uicn

您的意见是我们 UI 中国进步的动力!
点击立即反馈按钮,发表您的意见!
立即反馈
QQ群反馈
您也可以加入UI中国官方反馈群进行反馈!
群号:302892100
备注:反馈问题后@管理员能让我们及时了解您的意见

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0/20
0/200

设计大赛

  • 设计大赛
  • 发布广告
  • 发布招聘
  • 其它需求

提交完成
感谢您对UI中国的支持和信赖!
总结反思-设计师接到需求后,我们该怎么做?
0.0°
2020-11-11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831 6 2 0

关于我的项目经历总结,也能希望帮助大家,不足之处,请斧正。



前言

最近迷上了总结和反思,也在摸索如何扩展自己的认知。

B端的工作远远没有C端来的那么有趣,面临的限制也比较多。很多的小伙伴说,B端好枯燥啊,毫无设计可言,只能当个线框仔和上色仔。在很多时候总是左右为难,一边是设计领导的意见,一边是产品的意见,另外一层又是用户/业务人员的意见。在实际工作中,面对这些情况该怎么办?根据我自己从事B端的经验,给大家总结几个“好玩”的点。


一、需求搜集和挖掘


需求搜集相对是枯燥的,但也是最好玩的,也是能让你最容易满足的。你从杂乱的线团中,把线理顺的,你会觉得开心吗?你会有成就感吗?


1、需求搜集


为什么不是收集呢?因为收集主要指把分散的东西集中到一起,说明这些都是已知的,从各方那整理到自己手中。而“搜集”主要指四处搜寻某种东西。挖掘背后隐藏的需求,没有被大家看见的。通过不断的提问,不断的了解找到背后真正的原因。在B端行业中,最重要的就是“价值”和“效率”,你光靠收集来的需求,能满足价值的赋能吗?效率更不用多说了,还是老生常谈的话:“我想要一辆更快的马车”没错,满足显性的效率需求,可是背后的“汽车”用户能思考到吗?




2.需求定义


需求理解和定义的过程可能不在需求本身,而是在需求之外,跟人的因素、心理学、社会学等有很大的关联关系。

需求的定义是为了准确且严谨的描述用户需求,而用户需求准确的前提是要能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在日常对待需求的场景中,我们能难发现什么是用户真实的需求,那么我们该如何摆脱这样的环境呢?

我们作为一个中间部门(UED/设计组)最尴尬的处境就是对需求收集都是二手的。老板沟通时传给产品,产品传给交互,真正能保留到核心又剩多少。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包政教授(给华为起草《华为基本法》的人)描述日本公司是这样布置工作的:



大家可能疑惑了,我知道这个干什么?我下发任务给谁?

这里的内容,是让你知道复述任务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在开会讨论的时候,针对一个论点,进行角色代入反推,如:这一期的迭代目标,是让用户提升创建商品的效率。


那么你可以这么问:

Q:我本期的任务,是针对商品模块进行交互优化,重点是提升创建商品的效率是吗?

A:是的


Q:目的是什么?

A:减少反馈、提高可用性等等


Q:提高可用性,这一块我们之前还没聊到过,用户有具体反馈到哪些问题吗?

A:用户这一块的问题还没收集到,差点忘了说。反馈的问题还需要你进行收集。


Q:那我的想法是需要组织一场用户调研,从各个方面进行需求搜集。我的风险情况是工期会延后

A:可以,我记录一下。


Q:那么我稍后会给你一个方案,看一下你有需要的补充是什么。(直观的复述)

A:好的


虽然是很沟通化的内容,但是能让你清楚具体的目标和目的是什么,也能帮助你知道杂乱点在哪。

这个方法是不是很好呀,提升专业性,发表想法,提高话语权,同时还能避免某些情况的返稿率,升职加薪还是梦吗?那么这样的你还是个线框仔和上色仔吗?


3.渠道来源


用户主动通过某个渠道表达对产品使用的不满及建议。我接手的项目主要是B端用户,他们的反馈很简单,就是私聊!“这里不好,那里我不习惯、你能不能改成和某某某产品一样啊等等。”为了避免过多的需求/吐槽影响判断,我会通过表格的方式去记录。

根据记录的内容,挑选与本期迭代相关的问题再与产品逐一去讨论,避免盲点的出现。那么我们与产品/需求方如何进行讨论最为有效呢,在这里我会推荐「乔哈里视窗」(Johari Window),乔哈里视窗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它通过分类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和他人对自己的认知的分类,来让我们看到如何去客观看待真实的自我(在这里引用为问题)。


(网图-来源百度)


没错!还是沟通的方法。沟通是在团队里经常发生。有的小伙伴会因为沟通不欢而散,有的能找准问题核心。不欢而散的原因,就是你说到他的隐藏区,他没能听懂你在说什么。为了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沟通,请把问题都抛出来,放在公开区去讨论,如果get不到,请到白板上画出来。


3.原则

行事所依据的准则。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情况作出定义,但一定是在有针对性的基础上,去聚焦业务作出分析。




二、技术层面如何看待这个需求?


当你才华横溢的时候,灵感爆发的时候,没有经过技术大佬的过目。一切都是空。

我以前会经常犯一个错,你为什么不能满足这个功能,这个功能很简单啊。为什么本期会做不了。其实我是缺少一个大局观。就好比:在一个房子正在构成时,本期修改只是单纯优化房型内部的结构。我却提出了,敲掉这个墙,改为落地玻璃,就解决了采光和逼格等问题。我没有考虑到现在房型能不能支持落地玻璃。承重、人工、合规、安全性等问题。我说严重了吗?不,我没有,有可能你临时散发的点就会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在我们有新想法的时候,请立即与开发组织一个碰面会。以确保你的改版需求,是否符合“安全”。

建议:我们在和产品做完需求分析和挖掘后,我们应当整理文档,邮件抄送给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花个几分钟的时间快速面聊一下,听听他从技术上对需求的考虑,然后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在后期正式开发时,阻碍会小得多。


三、是否可纳入backlog?


在完成了确认需求和技术评估后,将其纳入到backlog中,并大致描述需求逻辑,方便项目组成员对待开发工作心里有数。那么直属领导看完过后,会作出项目风险分析。

(此处backlog是为,真实的需求,是帮助项目组管控项目的工具/依据。而不是需求备忘录啊!!!同时颗粒度分析的话,我建议是不必太细,否则会不好维护和沟通)


(表格奉上,来源网图)


四、版本说明


记录版本状态,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五、流程说明

(表格奉上,来源网图)


a)面对大需求的时候,能够快速帮助自己梳理需求思路和功能、业务的流程,做到清晰核对,层层相扣

b)可以帮助项目组内部人员快速理解需求在做什么,省的废话比比比。

c)校验自己产出是否符合流程

d)是不是设计的思路很清晰了?


六、页面交互和设计


a)命名精准准确,在有动作发生的时候,我们应当使用动词。说明时则是名词

b)构思页面功能的组件规范性以及合理布局性。针对体验路径上把控好层和度的区分,一块模块卡片的运用。

c)功能的逻辑性。完成某个功能,应当遵循闭环操作,如某功能不能闭环,则需要反思自己的逻辑是否正确了。

d)条件触发。应当遵循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这也就不赘述了,说烂了。

e)常见类型。如缺省状态、输入、限制等等。

七、请站在用户的层面上去思考设计

比如表单校验(分业务场景):用户只需要自己错没错,而不需要知道脏数据的由来。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他避免错误。剩下的就让我们成为桥梁,让用户走进产品。




总结不够完善之处,请各位斧正,我定能接受其意见,也必将进行反思。

如果对你有多一点点帮助的话,请点个赞呗。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更新:2020-11-11

收藏

6人已收藏

  • 1

    作品

  • 0

    粉丝

  • 1

    关注

    猜你喜欢

      2020-11-11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831 6 2 0

      总结反思-设计师接到需求后,我们该怎么做?

      0.0°

      你确定要举报总结反思-设计师接到需求后,我们该怎么做?

      如果查出恶意举报,十天内禁止提交任何举报申请。

      0/200

      上传证据: 超过10M的附件请使用网盘地址

      点击上传附件

      对谁可见:

      全部设计师
      • 全部设计师
      • 推荐设计师和认证设计师

      您确认要推荐?

      该作品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0日

      评分

      完整度

      启发性

      勤奋性

      排版布局

      推荐心得

      建议20-200字以内

      0/200

      2
      6
      0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登录

      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120s 验证码错误

      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