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些图层混合模式的拙见,适合小白学习的基础知识。不要死记硬背,工具都是熟能生巧的过程。
总述
分享一些图层混合模式的拙见,适合小白学习的基础知识。不要死记硬背,工具都是熟能生巧的过程。网上每种模式也都有公式,想搞“学术研究”的可以去搜索看看!
图层模式是ps里面最常用最难理解的功能之一。它的原理就是利用预定的颜色深浅,像素分布,使上下层图层的像素产生颜色明暗上的一些变化,达到各种各样的视觉效果,其中下层叫做“基色或基层”,上层叫做“混合色或混合层”,最后的效果叫做“结果色”。具体可以把他们分为正常组、变暗组、变亮组、反差组、着色组,下面逐一分析介绍并用案例去演示,帮助理解。
除了正常组有透明度变化外,我这里说的都默认是100%不透明度,并且是RGB模式下!如果再配合不同透明度和其他颜色模式,那真的是太纷繁复杂了,我搞不清~~
—
比较简单的一组,该组图层混合模式的混合效果主要受混合层透明度的影响正常模式:不透明度100%,上下图层不产生混合;不透明度小于100%,上层图层呈现透明效果显示下层的像素;

溶解模式:不透明度100%,上下图层不产生混合;不透明度小于100%,上层图层随机添加杂点像素效果,并且可以发现透明度越透,杂点效果越明显。

—
该组图层混合模式整体有让图像变暗的视觉效果,因为结果色总是较暗色,所以该组图层的混合层与黑色基层混合为黑色,与白色混合为本身色,不产生效果。变暗组按照ps图层模式面板里从上到下的顺序,混合得到的结果色越来越暗。
变暗模式:混合层与基层对应位置的像素进行比较,取较暗的像素作为结果色,较亮的像素被隐藏;所以基层与混合层的图层顺序互换得到的也是相同结果色。

正片叠底:模拟油墨印刷效果,一层一层往上叠加,最后是黑色,此模式最终混合色比变暗模式更暗,结果色比两种颜色都暗。不像变暗那样直观明了,但更和谐自然,两个图层的像素会有透明过度与夹杂。图像合成时正片叠底可以过滤白色,另外ps中阴影效果的模式也默认正片叠底,这是最常用的模式之一;

颜色加深:保留白色,增加其他地方的对比度来压暗基色,再和混合色混合。基色的变化受混合色的明暗程度控制,混合色越暗基色越暗越会受到混合色影响,混合色越亮基色越亮越不会受混合色影响,结果色能显示较多的基色细节;该模式效果有些生硬,很少用到。

线性加深:原理和颜色加深类似。保留白色,降低了混合色的亮度来影响基色,然后再和混合色混合,得到的结果色更暗一些,但是明暗过度更平滑。

深色模式:和变暗模式类似,但结果色取自两层中通道之和较小的那个。不产生新颜色,会出现断层不连续的现象。

—
该组图层混合模式整体有让图像变亮的视觉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该组图层的混合层与白色基层混合为白色,不产生效果;与黑色混合为本身色。和变暗组正好相反!
变亮模式:和变暗相反。混合层与基层对应位置的像素进行比较,取较亮的像素作为结果色;

滤色模式:和正片叠底相反。模拟光束叠加效果,一层一层往上叠加,最后是白色,此模式最终混合色比变亮模式更亮,因为这个特点,图像合成时滤色可以过滤黑色,另外ps中发光效果的模式也默认滤色模式,这同样也是最常用的模式之一;

颜色减淡:和颜色加深相反。通过减小对比度度来提亮基色,再和混合色混合。该模式效果也有些生硬。

线性减淡:和线性加深相反。增加混合色的亮度来影响基色,然后再和混合色混合,得到的结果色更亮一些,明暗过度也是平滑的。

浅色模式:和深色相反。结果色取自两层中通道之和较大的那个。同样,不产生新颜色,也会出现断层不连续的现象。

—
该组下的7个图层混合模式整体有提高图像反差的视觉效果,与中性灰(R=G=B=128)混合不产生任何效果。叠加模式:该模式的结果色与基色的明暗程度有关;当基色比128更暗时(小于128),基色与混合色产生“正片叠底”效果,当基色比128更亮时(大于128),基色与混合色产生“滤色”效果;

柔光模式:和叠加相似,反差较小,显示基层细节,类似模拟柔光照射的效果。

强光模式:和叠加类似,反差较大,且显示混合层细节。

亮光模式:结果色由混合层控制,且和图层顺序有关。当混合色比中性灰更暗(小于)时,产生“颜色加深”模式效果;当混合色比中性灰更亮(大于)时,产生“颜色减淡”模式效果。

线性光模式:结果色由混合层控制,且和图层顺序有关。该模式暗部是“线性加深”效果,亮部是“线性减淡”效果。

点光模式:结果色由混合层控制,且和图层顺序有关。该模式暗部是“变暗”效果,亮部是“变亮”效果。

实色混合:最生硬的混合模式,没有虚实变化与过度。只会根据像素分布得到红、绿、蓝、青、品、黄、黑、白8种纯色。

—
该组下的7个图层混合模式整体有提高图像反差的视觉效果,与中性灰(R=G=B=128)混合不产生任何效果。差值模式:用参与混合的基色、混合色中较亮的颜色减去较暗的颜色,两层之间差距越大,图像越亮;

排除模式:与差值相似,只是比较而言结果色对比度较低,更加柔和。

减去模式:基色减去结果色,因此在基色暗调处颜色变化较小,在亮调处会出现混合色反相的效果;

划分模式:结果色出现高反差并显示更多的基色细节,混合色越暗改变基色变亮的能力越强,反差越大。

—
适当了解下原理,有时更改图片色相、饱和度、明度啥的可以用到。
色相模式:用基色的明度、饱和度与混合色的色相产生结果色。大致原理如此,但不是单纯的取出他们的颜色三要素相结合,HSB值会有细微变化;
饱和度模式:用基色的明度、色相与混合色的饱和度产生结果色,同上,HSB值有细微变化;

颜色模式:用基色的明度与混合色的色相、饱和度产生结果色,同上,HSB值有细微变化;

明度模式:与颜色模式相反,用基色的色相、饱和度和混合色的明度产生结果色,同上,HSB值有细微变化;

总结反思
图层混合模式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知识点,想搞到精通谈何容易。在平时工作中只要记住想让图像变暗不妨试试变暗组;想让图像变亮就用变亮组;增加反差对比、加大细节优化可以试试反差组,例如图像叠加法的锐化方式原理。图像三要素问题可以尝试着色组。
知道一些简单原理有助于提高效率,选择图层模式的时候也好有个理论支撑。不过,您非得在27个模式中为所欲为的滚动鼠标凭感觉,我也拦不住……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