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成为UI中国推荐设计师 (详情)
//百度统计 20220402 uicn

您的意见是我们 UI 中国进步的动力!
点击立即反馈按钮,发表您的意见!
立即反馈
QQ群反馈
您也可以加入UI中国官方反馈群进行反馈!
群号:302892100
备注:反馈问题后@管理员能让我们及时了解您的意见

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0/20
0/200

设计大赛

  • 设计大赛
  • 发布广告
  • 发布招聘
  • 其它需求

提交完成
感谢您对UI中国的支持和信赖!
换一个角度
0.0°
2017-05-07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1004 1 4 0

背景:B端行业软件产品设计

我们都习惯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所以在工作中思考都成了约定俗成,有时候换一个角度会有不一样的空间。


关注线下

行业软件的定位是为生产生活的服务,线上线下的生产活动构成整个生产系统,线上产品对接线下工作,将工作流程快捷化无纸化。一定程度上来说线上工作是线下工作的延伸,线下生产是生产系统的基础与根源。设计中往往过于强调用户的使用习惯,局限于将用户孤立为线上产品使用这一环节的个体研究,从而给出设计方案。剥离线下生产体系的用户研究割裂了问题的完整性,势必成为无根之水经不起推敲。


换一个角度:线上问题是为解决线下生产遇到的问题,在输出解决方案时必然需要从源头解读问题,将整个流程串联起来以期有效解决问题。庖丁之所以能够游刃有余的解牛在于其熟悉的了解牛的结构,构建生产体系必然要了解整个生产流程。如页面中需要打印功能,如仅局限于个体用户层面的需求,设计无非是布局操作功能按钮。而放到行业的生产流程中,打印只是一个节点,往往不是界面可用性就能解决问题,需要考量在生产活动中为什么需要打印?打印作为何用?这两个问题的考量指明了打印功能的方向—为什么打印、打印后如何使用、使用哪些信息,这涉及到信息的筛选和信息的突出。


对于B端的行业软件来说,过于关注独立的用户是在为人的习惯服务,屏蔽了用户线下环节如何来如何去,掐头去尾势必驴唇不对马嘴;关注线上线下的成产流程是在为生产活动服务,构建服务体系。


关注减法

韩寒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明白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很多人只是知道很多“别人说的”而已,并不是真的懂的很多道理。真正的懂得会让人怡然自得,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今天太多的拾人牙慧唯唯诺诺。自媒体时代发言权没了门槛,所以一切都可以粉墨登场,喋喋不休的胡扯可以粉饰为文不加点的大师。当接受者缺乏判断力的时候,便接收到了“很多道理”,不用区分错别字,语法,逻辑,几个绕口的词便化身为 “很多道理”。人们在夸赞苹果和微信这样的产品时,是在认同它们的克制,小至一字一文一图标的克制,大致整个系统的克制。


换一个角度:减法是过滤,克制,不是简单的删去。产品的减法实质是对信息的过滤,过滤掉看似的“很多道理”,提供给用户真正所需。特别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的眼镜和大脑需要太多的运算,太容易疲惫。用户接收到需处理信息量的多少,决定其使用产品的顺畅程度。如果工作中行业软件能够供以所需,就是对用户最多的帮助。

工业级产品的技术往往是优化产品体验的阻碍,技术的积累是优势,产品的卖点,当购买决策者与用户分离时,粗暴的积累叠加就成了最大叫卖噱头。技术的优势在动态中更新,如果不能动态筛选更新,就会累赘成负重前行的大胖子,对于用户而言绝对是灾难。产品研发者应该做个细致的理发师,修剪每一处多余:精简视觉层级、优化流程路径-精简流程或更符合用户心理模型,一点一滴的过滤筛检。


关注沟通

我们常常界定的沟通是与产品方沟通需求,因为他们了解“需求”,而忽略掉了一些看似不懂“需求”的沟通。


换一个角度:关注不同层面的沟通,无论与甲方还是乙方的基层需求人员沟通,都能够使我们快速搞清楚需求的样子,基层需求人员的工作层面决定了他们关注最细致的需求,能够快速决定产品的细节。这一层次的沟通往往过于局限细节,无法从宏观上把握产品的方向。无论与甲方和乙方的领导层沟通,他们看似不懂“需求”,却又更懂“需求”。前一个需求是小需求,后一个需求是大需求。他们往往会从宏观上看产品的需求,他们了解怎么样的需求能够活下去。产品的生存状态,生存与否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只有被需要一切才能有继续下去的意义。在企业里一个软件能够为不同的部门提供多少服务,重要程度决定了这个软件存在的可能性,也决定了负责该软件部门的生存与话语权。生存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所以领导层所了解的需求能够帮助这个软件生存下去,这决定了产品的宏观架构,模块之间的轻重和走向。


前者的沟通决定细节,后者沟通决定方向,一个是血肉一个是骨架二者缺一不可。


要争论不要争吵:我们需要争论,甚至可以为了争论而争论,不同的技术背景框定了研发人员各自不同的认知范围,不同技术背景的研发人员争论碰撞,往往能够打破各自思维的舒适区,走出知识的盲区,进而碰撞出新的东西。不要争吵,过于坚持或较真都会让合作对象不舒服,会阻碍沟通效果,试着转换沟通方式争论而不争吵-对事不对人。

更新:2017-05-07

收藏

1人已收藏

zwdsilent

交互设计师

  • 11

    作品

  • 66

    粉丝

  • 1

    关注

  • 地图分层可视化设计研究
  • 用于体验升级的简易用户研究
  • 空间复用解决单一模块大业务信息量问题
  • 基于行为分析的解构重组设计
相关标签

    猜你喜欢

      2017-05-07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1004 1 4 0

      换一个角度

      0.0°

      你确定要举报换一个角度

      如果查出恶意举报,十天内禁止提交任何举报申请。

      0/200

      上传证据: 超过10M的附件请使用网盘地址

      点击上传附件

      对谁可见:

      全部设计师
      • 全部设计师
      • 推荐设计师和认证设计师

      您确认要推荐?

      该作品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7日

      评分

      完整度

      启发性

      勤奋性

      排版布局

      推荐心得

      建议20-200字以内

      0/200

      4
      1
      0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登录

      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120s 验证码错误

      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