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成为UI中国推荐设计师 (详情)
//百度统计 20220402 uicn

您的意见是我们 UI 中国进步的动力!
点击立即反馈按钮,发表您的意见!
立即反馈
QQ群反馈
您也可以加入UI中国官方反馈群进行反馈!
群号:302892100
备注:反馈问题后@管理员能让我们及时了解您的意见

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0/20
0/200

设计大赛

  • 设计大赛
  • 发布广告
  • 发布招聘
  • 其它需求

提交完成
感谢您对UI中国的支持和信赖!
对于Adobe CC的归来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
0.0°
2017-01-03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2683 2 7 0

除了知道Adobe大会,对于Adobe CC的归来我们还应该思考些什么?

2016年11月15日,北京。

Adobe举行了Adobe Creative Cloud北京媒体沟通会。而在上周,Adobe在中国首场的活动“Create Now”上发布了Adobe Creative Cloud。Adobe中国官网上万年不变的CS6也悄悄下架,迎来了全球同步的Adobe Creative Cloud 2017。(以下简称 Adobe CC)

Image title

UI中国作为媒体嘉宾也参与这场见证了Adobe在中国大陆市场推出本地化的Adobe CC创意应用软件的盛会。

Image title

席间Adobe中国区的数字媒体总监杨坚与亚太区首席布道者Paul Burnett进行了详细的软件介绍和功能展示,精彩的演讲与卓越的软件共同为大家带来惊喜。

Image title


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作为一个有态度的设计师平台。我们除了报道这件事情的信息,我们觉得应该更多的给大家带来的是思考。


生产力与生产工具


Image title


设计师,通过视觉传达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工作或者作品,毫无疑问设计师就是生产力,设计师和千千万万的不同职业的人一样运用生产工具生产产品进行交换(或者收藏),不过不同的是他们的生产工具可能是一个锄头,一个扳手,一辆汽车,而设计师的生产力工具是展现想法的软件。

而这些软件中Adobe家族的绝对属于统治地位,我们使用的Ps,Ai,Ae,Pr等,都是生产工具。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当然,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是:提高生产力水平优化生产关系工具。

提高生产力水平当然是我们要做的事情了,学会高效沟通,理论知识的储备,软件操作程度等一系列方式提高生产力,优化生产工具就要说的Adobe公司了。每年一度的Adobe家族软件升级——不论是之前的Creative  Suite(创意套件)还是现在的Creative Cloud(创意云)都是在本质上解决提高生产工具效率的问题。

那么,在现代大协作细分工的背景下我们很少有机会和能力去自己制造生产工具的,农民也不会去自己去挖矿,冶铁,锻造自己的锄头。

现在,设计师更不会去一个人设计一个设计软件,这从成本汇报的角度来讲也不划算,它已经足够复杂了,设计师也可能不会去自己创作一款设计软件出来,更何况如果很多人都用自己的软件文件格式也会影响交流。

Adobe完成自己的专职角色,为设计师等创意工作者提供软件,也就是生产工具提供设计师们的“生产劳作”。可能很多人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了,是的,那么多人都使用着Adobe的生产工具在电脑上生产作品,却不愿意给自己的生产工具付费。


盗版与中国市场


Image title


在中国,我们除了回答:

中国人目前的潜意识里还存在着非实物产品应该是免费以及软件太贵买不起的情况下还应该进行怎样的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复制(山寨)一个产品的成本约低,它的盗版率会越高。这也可以从侧面回答上面的问题,但是这不是重点。关于盗版打击力度以及中国消费水平这些大家都明白的东西我们就不涉及。

STEAM平台和微软在中国的不断耕耘证明了正版在中国一定是有市场的。可能现在不是那么的大,但是这个市场一定会慢慢改善和变大的。

中国的发展会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设计,软件,游戏都是无数人的心血,而不是随意的数据拷贝而已。


产品真正的使用者是不是盗版用户?


什么是产品的真正使用者?我们去路边小店去打印一个照片,看着他们把图片排号,或者打印几张图片,看着他们在PS里拖动照片或者输入几个字。他们用的也是PS,他们是真正的产品用户吗?

不,他们不是,他们用这些功能美图秀秀都能搞定的东西,他们只是恰好用的PS而已,他们只是听过PS可以做这些东西,他们可能都不知道PS需要付费。你可能甚是会看到他们还在用PS最初的8.0版本,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升级到最新的Adobe CC,因为他们不需要这些功能。他们永远都不会为Adobe付费的。

真正的产品使用者指的那些用Adobe系列产品进行协作创作的用户,他们才是adobe的真正用户,他们是不是盗版用户才是关系着Adobe命运的事情。


Adobe产品在中国售价的问题。


Adobe家族产品中国区定价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废话了,这样的定价只是策略的问题。这样的定价策略能够吸引多少人去购买才是Adobe需要关心的问题,Adobe能够把价格订到到少你才回去购买是你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CS升级每月只要N元(一年限定)的口号。使用正版的每次升级付费把身价抬高,但又想做月费的云生意,自己定位不明也抬不起来。不看各地环境来定价。淘宝上也有买Adobe家族产品的正版序列号,可是为什么价格那么低?原因很简单,这些序列号是在其他大区(印度区)购买的,价格远远低于中国区定价。虽然中国消费水平比印度高但也高不到哪里去。


Adobe:从付费到正版的体验


之前CC没有引进中国。官网上一直是万年不变的CS6,想要升级CC必须从其他大区购买,甚至在中国区是不支持微信和支付宝支付的,让那些没有VISA和Pay Pal的设计师望而却步。而购买云服务的用户由于服务器再国外的原因也是各种问题,正版用户从付费开始就被设置门槛,想要充值“信仰”却被挡在门外。


Adobe中国与中国


Image title


除了说正版与盗版的抗争,我们还能怎样理解Adobe归来?

2014年Adobe宣布关闭Adobe中国,Adobe在中国只保留销售部门,中国区的业务将移交Adobe印度公司。

很多人认为是盗版让Adobe不得不退出中国。诚然,盗版问题一直是中国区比较严重的问题,可是,盗版问题是直接导致Adobe退出的直接原因吗?微软windows盗版问题所困扰,可是微软亚洲研究院至今屹立不倒。可见盗版是问题但是不是唯一的问题。


对于中国市场的不够重视


为什么要这么说,当时Adobe Creative Suite 时代你甚至无法想象有些软件竟然没有简体中文版。本土化做的太差恰恰是对于中国市场的不重试。


所谓的退出中国真的就是推出中国了吗?


如果对于Adobe来说这是属于退出中国,那么为什么还是要留下销售部门。为什么研发部门迁往印度?这是一个那人寻味的问题。


大家更应关心的是为什么这么多年CC不在中国销售的原因


其实不是Adobe懒不愿意,Adobe退出中国之后就不再更新中国区的产品。

Adobe 2012年就退出台湾,但是CC照样可以在台湾上架。对于云服务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大陆政策的问题,迟迟没有入华主要是CC服务器架设的资质问题和销售的渠道问题还没有解决。

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解决还是希望Adobe能够推出CC中国的服务器,毕竟在中国访问国外服务器的速度是在是太差。


总结


2016年11月,Adobe团队携手CC 2017回到中国。从侧面的角度来讲也是开始提高对中国的重视,会不会在中国有下一步的大动作就让时间来证明。

作为Adobe产品的使用者,我们还是希望Adobe越来越好。当然,除了的“我欠Adobe一个正版”的情怀,我们肯定不希望Adobe会衰落,毕竟借鸡下蛋,谁都不希望那个鸡出什么问题。

希望随着中国消费水平提高,盗版产品打击力度加大,Adobe本土化深耕的不断完善,更多的人会用上Adobe的正版产品。


更新:2017-01-03

收藏

2人已收藏

佳作分享

不定期分享优秀的作品,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好的作品!

  • 438

    作品

  • 8080

    粉丝

  • 1

    关注

  • 设计视野很重要,可是该如何开拓?
  • 产品思维:UX设计的下一个突破口?
  • 如何利用动画效果来提升用户体验
  • 设计师才不管新美国总统,"黑"川普没商量
相关标签

    猜你喜欢

      2017-01-03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2683 2 7 0

      对于Adobe CC的归来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

      0.0°

      你确定要举报对于Adobe CC的归来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

      如果查出恶意举报,十天内禁止提交任何举报申请。

      0/200

      上传证据: 超过10M的附件请使用网盘地址

      点击上传附件

      对谁可见:

      全部设计师
      • 全部设计师
      • 推荐设计师和认证设计师

      您确认要推荐?

      该作品发布时间:2016年12月30日

      评分

      完整度

      启发性

      勤奋性

      排版布局

      推荐心得

      建议20-200字以内

      0/200

      7
      2
      0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登录

      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120s 验证码错误

      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