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Quora是我最喜欢的产品之一,但是经过一系列的可用性测试,解释了Quora这款产品还是有不少问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浏览和搜索结果界面上面。
首先要确认一下“浏览”和“搜索结果”界面的痛点所在:
目前Quora Android界面的浏览和搜索结果界面
我坐下来,用5种不同颜色的便贴开始记录问题,主要测试以下4种操作流程
任务目标是验证我的假设:Quora的那两个界面需要重新进行交互设计
不同颜色的便贴代表不同环节,然后写下问题所在
将问题分类编组,然后归纳到浏览界面和搜索结果界面中。
“不太妙,我想要看到一些有趣的东西,但是却没有,发现不了什么好玩的东西”
在浏览界面中,用户非常容易混淆,因为他们期望看到为它们定制的内容。其一,尽量不要为用户推送“未做回答的问题”,因为只有1%的用户会推送,根据1-9-90定律,(1%的人会回答问题,9%的人会看问题,剩下90%的人会潜水)其二,“推荐关注的人”这个模块也很不好,因为用户来Quora是想要了解某些相关话题,学习知识,社交是比较次要的。第三“换下一批”对于用户来说非常不直观,而且也不符合用户兴趣点所在。
总结一下用户在“浏览”界面进行交互时的问题
Quora官方提供了一个问答集,用来指导刚安装应用的用户Currently,当用户注册完成后,会推送给用户。但即便如此,用户还是无法理解,上述三个和浏览界面不相干的模块为何会出现。
假设:尽管参与测试的5名用户都认为浏览界面比较容易让人混淆,但是还是没有足够的数据去证明问题属实。然而,即便是90%的用户潜水,剩下的10%用户在操作时,还是有可能会遇到上述问题的。
建议:根据用户兴趣,在浏览界面中推送内容,让他们更有动力去探索内容,让内容更加定制化。可以采用自选集推送模式(参考Medium、Pinterest、Youtube)
用户会发现,搜索结果信息非常难以分类过滤,因为他们看起来都是一个样子的,因此精确搜索特定信息非常困难(例如,回答的数量,回答者身份,被顶次数)
“所有的搜索结果看起来都一个样——话题和话题直接出了文字不一样,没有明显的区别,我必须自己去分辨不合适的问题(有时候还需要去打开具体页看看),才能找到适合我的话题内容”
总结一下用户在“搜索结果”界面进行交互时的问题
建议:让用户可以轻松的辨识不同搜索结果,了解到内容类型和话题质量。通过提高整体版式的视觉层次感和显示话题质量(例如,被顶次数),让不同搜索结果更容易被辨识。字体调整、搜索结果过滤,借鉴格式塔原则。
在可用性测试中出现的小问题,通常可以通过重设计来改良。
但Quora这个案例比较麻烦。难点集中在改变整体内容分类上(问题,回答,开放式问题,话题,个人资料,Answer Wiki)。分类非常难以数以,因为他们不属于MECE分类(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也就是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而且能够借此有效把握问题的核心,并解决问题的方法。)。任何交叉分类的改变,都会影响到用户的整体体验。
作为设计师,我当然希望能够解决用户的问题,而不仅仅是编凑功能,最后产出一个怪胎似的产品。内容探索、视觉层次、话题质量是此次冲设计的深度挑战,设计需要严谨的理论依据。这里我借鉴了Adaptive Path’s 他们的设计流程,他们曾经在 UX Intensive workshop中有所讲述。
我的设计流程,本文还处于第一部分,主要聚焦于用户研究和可用性测试。
而下一篇文章中,我将更深入的探索设计问题,同时提供高保真设计原型作为解决方案
在创意阶段的一些操作,发散创意,尽可能的多收集资料,提出方案,然后再聚合,整理、筛选。
下一部分的流程:人物角色化、用户故事、草图、线框图、原型图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