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成为UI中国推荐设计师 (详情)
//百度统计 20220402 uicn

您的意见是我们 UI 中国进步的动力!
点击立即反馈按钮,发表您的意见!
立即反馈
QQ群反馈
您也可以加入UI中国官方反馈群进行反馈!
群号:302892100
备注:反馈问题后@管理员能让我们及时了解您的意见

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0/20
0/200

设计大赛

  • 设计大赛
  • 发布广告
  • 发布招聘
  • 其它需求

提交完成
感谢您对UI中国的支持和信赖!
支付宝9.2.0给我们带来的真正思考是什么?
0.0°
2015-10-27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原作者: 原作者 举报 7167 44 36 3

      前些日子买奶茶扫码时,发现支付宝再次迭代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生活圈”,我当时第一反应:支付宝傻X!搜了一些业内文章,更加坚定我开始的想法,自负值就差爆表了。 

     最近在刷UI中国,又发现一篇关于支付宝9.2的文章,本来想点评(PS:我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合适的词语,或者说“探讨”吧)一下那篇文章里面的一些交互分析,在组织语言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们大多数人好像都掉进了一个自己营造的梦境里——觉得支付宝是不是想依仗着强大的用户量的优势去搞搞社交副业。如果把支付宝9.0那次的迭代比作一场“9.0级的大地震”,那么从9.0到9.2我们其实还处于这场“余震”当中——“他是不是想搞微信?”、“他是不是还是社交之心不死?”而恰恰是这些“余震”蒙蔽了我们那双善于发现事物本质的智慧之眼。

     既然我们一直为“余震”所蒙蔽,那支付宝9.2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呢?或者说支付宝9.2给我们带来的真正思考又应该是什么?

 

1.简而美不意味着“减”而美

     “”的目的保证用户对个人功能/内容的识别更加直接和清晰,而“”只是实现“简”过程中的一个手段,除了“减”去不必要的功能/信息,还需“加”一些曾经因为PCD导向而忽略的重要功能/信息,走到这一步方可称之为“简”。


简之前先学会做减法

      相比于9.0版,9.2版“”去了“个人信息”,按照前面提到的“减法”逻辑,“个人信息”属于不重要的功能,这一点支付宝Team可以通过其点击率、该入口页面转化率来做定量判定。

     但作为外人,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些产品经验来定性分析一下“个人信息”为什么没那么重要。将“个人信息”置于首页一般有3种产品场景:

1)满足用户“注销/切换不同的账户”的需求

     对于邮箱这类的应用,首页右上角的“个人信息”满足了用户多个账号(企业邮箱、私人邮箱、学术邮箱...)之间切换的需求。

2)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如皮肤定制、个性签名、主页设计等

     找各种各样方式获得优越感是人性中最根本的动力,作为国内最大的熟人社交平台,用户主动彰显主页的个性(设置属于自己的皮肤、个性签名等)本身就是一种追求社交优越感的方式。首页右上角的“个人信息”正好满足了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

 3)产品希望用户看到的功能/内容

      这种情境最好理解,将“个人信息”放在首页右上角,作为抽屉式导航(见上图QQ),采用抽屉式交互方式是因为其具备良好的功能拓展性,用Kano模型解释,就是将一些属于魅力品质的功能(此类需求一经满足,即使表现并不完善,也能到来用户满意度的急剧提高,同时此类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往往不会带来用户的不满)放置在这里。

     对照前面3种产品情境,我们发现:

     1)支付宝用户大多情况下只有一个固定账号,很少有切换账号的需求,就算有,也是极其低频的行为;

     2)支付宝更多情况下扮演着一个工具的作用,更具体一点是针对一些B端的金融场景(如扫码),很少涉猎到“社交”,没有社交哪来的优越感可谈,更别提追求个性化了,再退而求其次,界面的个性化会影响平台对用户的安全感,这就好比一定拿C端的习惯去做B端一样,硬把一只鸭子打扮成天鹅,不仅没有意义,还会适得其反。

    3)支付宝本身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功能拓展方式,如果再引入抽屉式导航,就违反了产品的“一致性原则”了。(详见“尼尔森启发式评估十原则”)

    综上分析,相信你心中已经有答案了。


不要只顾着“减”忘记了“加”

     9.2减去了不重要的“个人信息”之后,加入/强化了因为PCD决策过程中忽略的、在产品试错中新发现的UCD功能/内容:卡劵、通讯录、全局搜索、账单。这里我就不一一分析了,我挑选两个比较典型功能做“加法”分析。

1)卡劵——无明确消费目标场景

     9.0版的“卡劵”隐藏的比较深,很少有人为了那个所谓套餐(卡劵实惠力度也不够),要在急躁的队形中翻阅“卡劵”在哪。因为页面架构使得该功能沦为鸡肋,9.2版将“卡劵”提至“付款码”旁边(两者属于不同场景下的付款行为),完善了B端金融场景:用户有明确消费目标(帕尼尼+美式咖啡...吧啦吧啦)+用户无明确消费目标(卡劵提供了实惠的套餐组合)。

2)通讯录——志在C端金融场景

     给同事转账,你最先想到的是微信,为什么?

     成本差异:通过微信,你只需要“发个消息”的成本,而通过支付宝,你需要查找他/她的支付宝账号,还要确认一下:“这是你的号?”

     情分差异:转账这一行为通过微信洗白,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交开支,这种开支可以使双方变得更加熟悉亲切,但是支付宝就不一样了,你用支付宝转给同事10块,会显的你很见外,你的同事也会因此感到尴尬,借用崔健的一句话就是:“怎么散发着铜臭的气息呢”。

    对于支付宝来说,最捷径的办法就是通过通讯录导入好友关系,一来是降低用户的C端金融场景成本,二来也是希望能够构建属于自己的“吃喝玩乐”社交圈,有了社交属性,很多C端业务才能被洗白,有了情感支撑,C端金融才能真正打开,散发生机、活力。


2.UCD是“做”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

      主功能模块的优化:一屏主功能面板默认布局优化,结合用户的行为数据与新业务战略,将低频功能(如城市服务、亲情账户)排除在首屏外,高频功能入口(如手机充值、转账)被提至首屏内,布局上也做了一些减法,由12功能布局缩减至10功能布局,不同功能除了Icon之间的区分,还包括对比强烈的色彩区分。

      变“商家”为“口碑”:  未来O2O考验的并非是将商家平台化的能力,而是能否更加精确地匹配用户的喜好或者说是服务,因为做到前者很容易,就是砸VC的钱,补贴、补贴、再补贴!但是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换取的永远是握不住的沙子。想要做到后者,除了产品本身,还需考虑用户与提供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点的交互,说直白一点就是“这家口碑不错耶,我们去这家吧”。

     所谓的UCD理念,就是你第一眼看到它时,也许不会立刻发现有什么与众不同,但当你开始使用它时,才会慢慢感受到它对用户的体贴细腻之处,而这一切都是靠产品与设计团队点滴做出来的,并非去喊“我们的产品有多么人性!”


3.此“生活圈”非彼“朋友圈”

     与“朋友圈”不同,“生活圈”更想做以B&C端业务为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向外辐射,与用户交融,形成吃、喝、玩、乐互动圈。比如,周边刚推出了“情侣龙虾套餐,情侣可享受半折优惠哟”(PS:单身狗可绕道)、刚品尝周边一家“鸡公煲”很给力,晒一下,给它点个赞(显示该家店的具体位置)。朋友圈是以“人”为中心,形成用户之间的信息流,因此一旦信息流中心出现了“微商代购”我们就会本能地排斥!觉得玷污了这块情感净土!是一种背叛!(PS:有点极端了哈,不过差不多就是这种感觉)



4.“社交”只是手段而C端业务才是目的 

     有人说“阿里社交之心不死”,那你知道,它为什么不死吗?前面“通讯录”模块已经分析了,只有具备了“社交”属性,很多C端业务才能打通,况且B端业务是阿里的强项,因此在B端业务方面,无需耗费太多的精力,但是支付宝是工具家庭出身,先天“社交”不良,但在长身体时期,怎能营养不良(社交),那就补呗,看人家美国佬Snapchat吃汉堡(阅后即焚)、吃牛肉(Stories也就是支付宝的“直播现场”),殊不知体质不匹配,也就是我们流行的“然,毫无卵用”。

     但正如我提到的:“社交”只是手段,C端业务才是目的,因此我们可以将支付宝这两个功能理解为试错,因为支付宝Team的目标还是非常清晰明确的——“C端业务才是目的”,在实现这一目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很多失败甚至外界的嘲讽,但是正如马云说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更新:2015-10-27

收藏

44人已收藏

交互实验狮

致力于UX方法论的探索和实践

  • 18

    作品

  • 440

    粉丝

  • 8

    关注

  • 设计师修炼记
  • 研霸君孕育记
  • 以Emotional Design解构有缘网
  • 产品用户体验规划之八卦连环掌

    猜你喜欢

      2015-10-27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原作者: 原作者 举报 7167 44 36 3

      支付宝9.2.0给我们带来的真正思考是什么?

      0.0°

      你确定要举报支付宝9.2.0给我们带来的真正思考是什么?

      如果查出恶意举报,十天内禁止提交任何举报申请。

      0/200

      上传证据: 超过10M的附件请使用网盘地址

      点击上传附件

      对谁可见:

      全部设计师
      • 全部设计师
      • 推荐设计师和认证设计师

      您确认要推荐?

      该作品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7日

      评分

      完整度

      启发性

      勤奋性

      排版布局

      推荐心得

      建议20-200字以内

      0/200

      36
      44
      3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登录

      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120s 验证码错误

      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