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成为UI中国推荐设计师 (详情)
//百度统计 20220402 uicn

您的意见是我们 UI 中国进步的动力!
点击立即反馈按钮,发表您的意见!
立即反馈
QQ群反馈
您也可以加入UI中国官方反馈群进行反馈!
群号:302892100
备注:反馈问题后@管理员能让我们及时了解您的意见

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0/20
0/200

设计大赛

  • 设计大赛
  • 发布广告
  • 发布招聘
  • 其它需求

提交完成
感谢您对UI中国的支持和信赖!
想要深入了解交互? 看透《交互设计精髓》就够了 (一)
0.0°
2020-03-10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2614 7 6 0

《About Face 4: 交互设计精髓》是一本数字产品和系统的交互设计指南,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交互设计的过程、原理和方法。很多产品开发中的流程,包括用户调研、视觉优劣等,书中都有详细讲解,是一种交互“圣经”的存在,时不时翻出来看看都会有不同见解。

和《要点提炼:设计心理学》一样,我会根据我看书时总结的思维导图,来罗列书中的重要知识点。为了避免流水账,我会在每个章节前面,列出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大家理解完结构后再看知识点,效果会更好。




第一部分、目标导向设计




Part 1、数字产品的设计


知识结构



一、产品行为恶劣的后果


1. 数字产品粗鲁无礼:数字产品常常责怪用户犯了错,事实上错误不在用户


2. 数字产品要求人们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Windows系统,在给一个Word文件重命名的时候,必须保证这个文件没有   被打开,如果是已经打开了,则只能通过另存为来达到目的,否则会报错。这个的实现模型是底层的数据库,但是这不符合用户的心理模型,我就是在编辑文档的时候,需要移动文档的位置,或者重命名。

Mac系统对于相同的操作则给予了良好的顺从的体验。


3. 数字产品马虎大意

例如执行打印机关闭,会弹窗问是否要保存,计算机以为文档被修改了。


4. 数字产品要求人们干重活


5.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

  • a. 理解用户的期望、需求、动机和使用场景

  • b. 理解商业、技术以及行业的机会、需求和制约

  • c. 以上述指示为规划来创造产品,让产品的形式、内容、行为可用、易用,令人满意



二、为何数字产品表现的如此糟糕


1. 重点错置

2. 无视产品的真实用户

3.利益冲突:做不到用户、商业、技术的利益平衡

4. 设计流程缺失



三、规划并设计产品行为


1. 现代产品开发的三原则
功用性、可行性、称许性(即友好,获得赞赏)


2. 目标导向设计

a. 更好的理解用户目标、需求和动机

b. 了解用户目标本质、产生用户目标的心理模型,以及用户目标如何成为设计交互行为的关键



四、识别用户目标


用户目标通常与我们猜测的大相径庭:我们认为会计的目标是高效处理发票,然而这时老板的目标。会计关注的是例行公事和重复性任务,让自己看上去更胜任,专心致志,虽然他不会承认,甚至意识不到。


只为实现商业目标而设计和开发的产品最终会失败,因为并未解决用户的个人需求。


  1. 1. 目标vs.任务和活动
    目标驱动人们展开活动,理解目标可以理解用户的预期和渴望,反过来又会帮你决定哪些行动的确和设计相关。


  2. 2. 设计要满足情境中的目标

    用户是谁、在做什么、目标是什么(设计目标依赖于具体的情境)



五、实现模型和心理模型(重要)


  1. 1.实现模型:机器和程序实际的运作方式



  2. 2.心理模型:用户理解的机器运作方式。

    比如汽车刹车的原理,用户认知和实际并不同



  3. 3.呈现模型:设计师将软件运行机制呈现给用户的方式

    如果软件的呈现模型接近用户的心理模型,那就提供一套认知框架,使用户清楚地了解其目标和需求是如何实现的,从而消除用户界面中不必要的复杂度。





六、目标导向设计概论


  1. 1. 产品定义设计

    设计在用户目标、业务需求和技术制约的基础上,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定义


  2. 2. 设计师参与用户研究

    设计师的同理心,需要体会到他人所想。恰当的用户研究要求直接、深入地了解用户,设计师提出解决方案之前,就需要设计师早早地沉浸在用户的世界中,为用户考虑。 


  3. 3. 设计过程概述(重要)

    研究:用户的应用领域

    获取有关产品的真正用户和潜在用户的定性数据,还包括竞品,市场研究,品牌战略分析,以及利益相关者、开发、行业专家进行访谈


  4. 建模:用户及使用情景

    用户模型是一种详细、混合的用户原型,代表研究阶段找出来的行为、态度、天赋、目标,以及动机的明确分组


  5. 需求:定义用户、业务及技术需求

    根据不同情境下人物模型的目标,行为,以及与其他人物模型的交互来对这些数据和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获取信息


  6. 框架:定义设计和流程

    设计者创建整体产品概念,为产品的行为、视觉设计以及物理形态定义基本的框架


提炼:行为、形式及内容

类似框架阶段,但更关注细节和实现。即设计稿阶段


支持:开发阶段的要求

可能会根据开发难度调整设计






Part 2、理解问题:用户研究



知识结构





一、设计研究中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 1. 定性研究的价值

    比定量研究更快速、更简便地帮助我们发现产品用户和潜在用户的行为模式。


  2. 2. 定量研究的利弊

    按照人口统计的标准能够确定某种特定产品或市场信息对何种类型的消费者最具吸引力

    但了解某人是否购买某商品,并不代表了解用户购买后如何使用产品。


    1. a. 定量分析能指导设计研究。

      市场研究能够确定并量化商机,因此确定投资某项创意,一般都始于对市场的研究。


    2. b. 用户研究有益于市场研究



二、目标导向设计研究(重要)


1.启动会


能让设计团队深入了解产品本身,还能了解产品利益相关者、用户,以及会面临的设计问题。同时,这一步可以让所以相关者建立对产品的同理心。


  1. a. 产品是什么

  2. b. 用户是谁

  3. c. 用户最需要什么

  4. d. 从业务上来说,哪些客户和用户最重要

  5. e. 设计团队和商业上面临何种挑战

  6. f. 谁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为什么

  7. g. 为了熟悉产品、业务和技术领域知识,需要了解何种内外部文献资料



2.文献综述


  1. a. 内部资料:产品市场规划、品牌策略、市场研究、用户调查、技术规范和白皮书。

  2. b. 行业报告,如商业和技术期刊杂志。

  3. c. 网络搜索,从网上搜索来的相关产品和竞争产品、新项目、独立用户论坛、博客文章,以及社会媒体讨论话题等内容。



3.产品/原型和竞争中的评审


按照交互和视觉设计原则进行比较,让设计团队能够熟悉当前产品对用户而言有哪些优势与局限,总体上了解产品当前的功能范围。



4.利益相关者访谈


指对产品有权利或有责任的任何人,访谈利益相关者有助于启发展开用户研究。

最有效方式是单独进行,使利益相关者畅所欲言,确保个人观点不会被淹没在人群之中。


  1. a. 产品初期设想:如果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严重的分歧,需要在早期阶段进行监管、跟进。


  2. b. 预算和日程计划:能够对设计工作的范围进行现状核实。如果用户研究表明需求很大或更小,就给管理者提供了决策点。


  3. c. 技术限制和机遇:在给定财政预算、时间和技术限制条件下,对技术可行性的坚实理解


  4. d. 商业驱动:了解商业目标,如果用户研究指出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之间存在冲突,就是一个决策点


  5. e. 利益相关者对用户的看法:同用户有关的利益相关者(顾客支持代表)可能对一些重要的事情有真知灼见,有助于制订用户研究计划



5.主题专家(SME)访谈


  1. a. 主题专家通常是专业用户

  2. b. 主题专家知识渊博,但不是设计师

  3. c. 主题专家在复杂或者专业领域必不可少

  4. d. 确保设计过程中能够得到主题专家的帮助



6.用户和客户访谈


  1. a. 用户

    1.    ① 产品如何适应用户生活和工作流程:用户何时、因何原因以及如何使用产品

    2.    ②用户角度的领域知识:用户完成工作需要知道的信息

    3.    ③当前任务和活动:包括现有产品需要完成和不能完成的

    4.    ④使用产品的动机与期望

    5.    ⑤心理模型:用户对于工作、活动的看法,以及对产品的期望

    6.    ⑥现有产品的问题和不尽完美之处


  2. b. 客户

    1.    ①购买产品的目的

    2.    ②当前解决方案中遇到的难题

    3.    ③购买正在设计的这类产品时的决策过程

    4.    ④在安装、维护、管理产品时的角色

    5.    ⑤产品所在领域相关问题和词汇



7.用户观察/人种学实地研究


  1. a. 在我们面对面观察用户操作的时候,用户由于害怕显得愚蠢、无能或者缺乏礼貌,许多人不会谈论他们觉得有问题或者难以理解的软件行为

  2. b. 隐藏拍摄


这些方式在实际项目中,很难面面俱到,尤其是用户访谈和观察是需要时间和资金成本的。但是,项目启动会、文献综述、竞品分析、利益相关者访谈,在项目中,是要尽量做到的。



三、访谈并观察用户


1.情境调查:四种人种学基本原理


  1. a. 情境:同用户交流和观察尽量选择用户正常的工作环境,或是适合产品的物理环境


  2. b. 伙伴关系:采取合作的方式探索用户,对工作的观察和对工作架构、细节的讨论可以交替进行


  3. c. 解读:避免不经过用户而做出的主观臆测


  4. d. 焦点:巧妙的引导访谈,利于捕捉与设计问题相关的数据,而不是用调查问卷提问回答


2.改进情境调查


  1. a. 缩短访谈过程:1小时以内

  2. b. 适用小规模设计团队:小规模访谈(2-3名设计师)

  3. c. 首次找出用户目标:采用人种学调查首先找出用户目标,确定目标的轻重缓急

  4. d. 超越商业情境


3.为人种学访谈做准备


  1. a. 确定候选人

    确定合适的,多样化的用户样本和用户类型。从利益相关者、主题专家和文献调研中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做出假设,确定采访哪种用户和潜在用户


  2. b. 人物模型假设

    基于可能的行为模式以及区分这些模式因素。哪些不同类别的人可能会使用这些产品。他们的需求和行为可能会有何变化需要探索哪些行为范畴和环境类型


  3. c. 商业和消费领域的角色

    商业:职位

    消费:用户态度、能力、生活方式、生活阶段


  4. d. 行为和人口统计学变量

    利用市场研究确定产品目标人群的年龄、区域、性别和收入。被访者应该分布在这些人口统计学变量的范围之内,以期访问的人群足够多样化,从而确定显著的行为模式。


  5. e. 技术专业知识与行业专业知识

    考虑用户自身专业性


  6. f. 环境因素

    考虑用户就职的组织之间的文化差异,对商业产品来说尤其如此。


  7. g. 做好计划

    每个假设对行为模式都要经过大约6次访谈才能得到证实或者伪证。



4.进行人种学访谈


  1. a. 访谈团队和职责

    团队成员为两位设计师;一个负责引导谈话并适当做些笔记,另一个负责详细记录访谈内容,查找提问的漏洞。


  2. b. 人种学访谈对阶段

    1.    ①早期阶段:具有探索性质,重点是从用户角度收集领域知识。问题通常广泛、开放,较少探究细节。

    2.    ②中期阶段:提出开放式和明确的问题,形成初步轮廓。关注行业细节设计。

    3.    ③后期访谈:进一步阐明用户角色和行为,并对任务和信息需要的假设进行细微调整。提问更多侧重封闭型问题,对数据进行收尾工作。


  3. c. 基本方法

    1.    ①在与产品交互发生的地方进行访谈

    2.    ②避免按照固定的问题提问

    3.    ③设计师要假装门外汉,而非专家

    4.    ④采取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相结合引导提问

    5.    ⑤首先关注目标,任务其次

    6.    ⑥避免把用户当设计师

    7.    ⑦避免讨论技术问题

    8.    ⑧鼓励讲故事

    9.    ⑨请求演示和讲解

    10.    ⑩避免诱导性问题



四、定性研究的其他类型


1.焦点小组

在传统行业,市场部门热衷于使用焦点小组收集用户数据。但其实并不适合作为交互设计工具。


焦点小组在如何使用产品以及为何这么使用产品等方面的信息方面表现不佳。而且焦点小 组属于团队活动,倾向达成一致意见,团队中大多数人的意见或呼声最高的意见容易成为团队整体观点。这对于交互设计是不能接受的


2.可用性测试

可用性测试的目标是评估产品的可用性,重点是衡量用户完成具体的、标准化的任务的好坏程度,以及在此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可用性测试需要在较为完善和连贯的设计成品上进行。


3.卡片分类

有助于理解用户组织信息和概念的方式,通常要求用户对一叠卡片进行分类,每张卡片都包含关于网站或产品的一些功能或信息。不过需要用户具备精湛的组织能力。


4.任务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或者开放式访谈了解人们如何执行具体的任务。





Part 3、为用户建模:人物模型和目标 



知识结构





一、为何要建模


人物模型:通过用户的行为和动机创建关于用户的描述性模型。

通过人物模型,能理解特定情境下用户的目标。




二、人物模型的力量


a. 满足广大用户需求的最佳方式:为具有特定需要的特定个体类型设计。

即为目标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设计。


b. 任意扩展产品功能,涵盖很多受众时,只会增加所有用户的认知负担及导航成本。能够取悦某些用户的功能设置可能会对其他用户造成困扰。


  1. 1. 人物模型作为设计工作的优势


    1. a. 确定产品的功能及行为

    2. b. 同利益相关者、开发人员和其他设计师交流

      为讨论设计决策提供了共同语言,并有助于确保设计流程的每一步都能以用户为中心。

    3. c. 就设计意见达成共识和承诺

    4. d. 衡量设计的效率

      为设计中尝试解决设计难题提供了有力的现实依据,这使得设计能够在白板上低成本进行。

    5. e. 助力市场营销和销售规划等产品相关的其他工作


  2. 2. 人物模型有助于避免各种设计陷阱(重要)

  3. 这三种陷阱在实际的项目中非常常见,尤其使一些流程不规范的项目。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时刻想到这个功能,用户的真实需求是否需要,避免“伪需求”的干扰


    1. a. 弹性用户

      产品团队每个人对于用户及其需求都有自己的理解,到了做决定的时候,“用户”成了弹性概念,为了适应团队中强势者的观点和假设,很容易被扭曲变形。

      实际用户以及代表实际用户的人物模型并非弹性,他们有基于目标、能力和情境的特定需求。


    2. b. 自我参考设计

      设计者或开发人员将自己的目标、动机、技巧和心理模型带入产品设计,许多很炫的产品设计就属于这种。


    3. c. 边缘设计

      设计和编程时,必须考虑边缘功能,但绝不应当成设计重点






三、人物模型为什么有效


  1. 1. 人物模型以研究为基础


  2. 2. 人物模型代表特定产品的用户类型

    1. a. 跨产品人物模型

      不同的产品应该单独研究和开发不同的任务模型

    2. b. 原型与模式化形象

      模式化形象通常是设计者或产品团队偏见和臆想的产物,而非基于真实数据的创造。


  3. 3. 人物模型拓展用户行为的范围

    人物模型不是要创建一般性用户,而是确定范围内具有典型性和确定性的行为模式。


  4. 4. 人物模型有动机

    人物模型不仅指出特定的使用模式,也表明了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


  5. 5. 人物模型可以代表用户之外的相关人士

    既有用户和购买商品的用户之间的差异,比如购买玩具,和真正使用玩具的人是不一样的


  6. 6. 人物模型是比其他用户模型更适合的设计工作


    1. a. 用户角色:

      用户角色或用户模型是对一类用户及其问题之间的定义,包括需求、兴趣、期望和行为模式。


    2. b. 人物模型与用户信息:

      用户信息需要来源于人种学第一手数据,同时包括作者已经描述的足够深度的信息。


    3. c. 人物模型与市场划分:

      市场划分和人物模型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基于人口统计数据、分销渠道和购买行为,后者基于使用行为和目标




四、构造人物模型(重要)


人物模型源于定性研究,尤其从访谈和观察产品用户、潜在用户中观察到的行为模式。其他补充数据可以通过主题专家、利益相关者、定量研究,以及其他可用文献提供的补充研究和数据获得。


1. 根据角色对访谈对象分组

完成研究工作后,对数据大致分类组织,根据角色不同对受访者进行分组。


2.找出行为变量


把每种角色身上观察到的一些显著行为列成不同的几组行为变量,比较实际数据中找出来的行为与人物模型假设中的设想。如果结果和假设有出入,需要添加或删减,如果出入很大,需要考虑新的用户访谈,弥补新发现的行为区间中的空白。


    1. a. 活动:用户做什么;频率和工作量

    2. b. 态度:用户看待产品所在领域和采用的技术

    3. c. 能力:用户所受教育和培训、学习能力

    4. d. 动机:用户涉足产品领域的原因

    5. e. 技能:用户与产品领域和技术相关的技能



3.将访谈主体和行为变量对应起来 

把访谈对象映射到行为变量轴上,每位受访者在轴上的位置是否精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主体在多个轴上的聚集情况指明了显著的行为模式。




4.找出重要的行为模型


a. 如果一组主体聚焦在6-8个不同的变量上,很可能代表一种显著的行为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了人物模型的基础。

b. 如果模式有效,那么聚集的行为间必然会有逻辑或者因果联系,而不仅仅是假象的关联。


5.综合各种特征,阐明目标


列出描述行为特征的简短要点就足够了,虚构描述太多,会分散注意力:姓名、年龄、地理位置、相对收入、职位头衔。


  1. a. 定义目标

    1. ①目标是从访谈和行为观察中综合信息的最关键细节,通过分析每个人物模型行为得出

    2. ②目标必须与正在设计的产品始终直接相关

    3. ③大多数人物模型会有3-5个最终目标


  2. b. 人物模型和社会关系

    1. 访谈主体是否有行为随着公司大小、产业或家庭变化而变化。确保人物模型集合代表了这些差异性,方法是放在几个不同的商业或社会环境中。

    2. 在同事、家庭或社会组织成员之间的工作流程或社交交互非常关键。


6.检查完整性和冗余


  1. a. 检查建立起来的映射、人物模型的特征和目标,以确定是否存在重要的漏洞需要弥补。


  2. b. 保证人物模型集的完整性,以及各个人物模型具有差异性,就能确保人物模型可以充分代表现实世界中行为和需求的多样性。


7.指定人物模型类型


所有设计都需要一个目标,及设计所关注的受众,越具体越好。对人物模型进行优先级排序,确定主要设计目标。


  1. a. 主要人物模型

    1.    ①一个产品只能有一个主要模型

    2.    ②界面设计的关注点在于单个主要人物模型

    3.    ③如果没有发现明显的主要人物模型,要么需要多个界面实现,要么是产品的范围过宽


  2. b. 次要人物模型

    1. 现为主要人物模型设计,再调整设计来适应次要人物模型,如果有三四个次要人物模型,则说明产品范围过宽。


  3. c. 补充人物模型

    1. 主要人物模型和次要人物模型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代表补充人物模型的需求。

    2. 政治任务模型(上层领导决定的)通常会成为补充人物模型


  4. d. 客户人物模型

    1. 解决的是客户而不是终端用户,通常会被处理为次要人物模型

    2. 在某些企业环境下,一些客户人物模型可能会成为自己独有的管理界面的主要人物模型


  5. e. 接受服务人物模型

    1. 提供了一个跟踪产品产生的二次社会和物理影响的途径,比如病人不是医疗设备的界面的使用者。


  6. d. 负面人物模型

    1.    ①反人物角色,用来与利益相关者的产品团队成员沟通交流,告知产品不会为某具体的用户服务

    2.    ②让大家知道某种人物画像绝不是产品的人物模型


8.人物模型展示


人物模型是设计和决策工具,完美自身描述并不是目的,虽然有时力量来自于创造人物模型的整体形象,但太多装饰和剧情会让人觉得无聊和浪费时间。


  1. a. 物模型叙述

    1.    ①不必包含每个观察到的细节

    2.    ②不要包含过多虚构描述

    3.    ③不要在人物画像中引入解决方案,而是突出重点

    4.    ④不要为人物画像列出区间或均值,人物模型是个个体,不能表达年薪3k-5k美元这样的信息。


  2. b. 人物模型照片

    1. ①不仅能捕捉人口统计信息及环境线索,还要捕捉人物模型的一般表情

      1.       不要拍摄角度奇怪或扭曲的照片

      2.       不要表情夸张

      3.       不要明显造型或冲着镜头笑的照片

      4.       选择像普通人而不是模特的照片

      5.       各个人物模型照片的选择风格和修建要保持一致

    2. ②为每个人物模型创建照片拼贴画更有用,可以传递更丰富情感和经验力量来塑造人物画像。




五、理解目标


任务只是达到结果的手段,目标才是最终的目的


1. 目标驱动使用模式

  1. 目标不仅解释了人物模型为什么想要产品、怎么使用产品,而且还是设计者头脑中某些人物模型复杂性为和任务的简写


2.目标必须来自定性数据

从观察到行为,对他问题的回答,非语言暗示,以及诸如对书架上的书名等环境的暗示中重新构造目标。(因为通常我们无法直接询问一个人的目标是什么)


3.用户目标和认知处理

设计应该解决三个不同层次的认知和情感处理结果:本能、行为和反思。在《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一书中,会有更加详细的解释。


  1. a. 为本能反应而设计

    1.    ①初见产品的感受,为本能设计实际上是为情感设计,在特定情境下引起人们心理和情感上的反应,而不只是美学设计。

    2.    ②用户一开始通常会认为吸引人的界面会更有用。用户被表面看起来易于使用而受到鼓舞,因此花费很多精力学习本来可能很难用的界面,而不原意承认他们的投入根本不值得。


  2. b. 为行为而设计

    1.    ①设计出的行为可以补充用户自己的行为、隐含假设和心理模型的产品行为

    2.    ②行为层次最为独特,直接影响其他两个层次的处理


  3. c. 为反思而设计

    1. 某个产品或服务的设计满足了用户目标和动机,甚至超越产品的主要目标,而用户以某种方式用过个人或文化关系与产品联系起来,则引发反思。(比如iPhone)


4.用户目标的三种类型(重要)

相对于诺曼的本能、行为、反思的三种层次


  1. a. 体验目标

    1.    ①用户想要什么样的感觉

    2.    ②简单、通用且人性化的 

    3.    ③表达了人们在使用产品所期望的感受或者与产品交互时期的感觉,试听特征和交互感:动画过渡、延迟、触摸反应和按钮的可点击性

    4.    ④如果用户感到自己笨拙不舒服,效率和乐趣会骤降,即便有其他目标也无济于事。任何严重违背体验目标的产品最终会失败,不管这些产品声称自己如何出色地实现了其他目标。

    5.    ⑤交互、视觉和工业设计师必须将人物模型的体验目标转化为可以传递恰当感觉、感情、情感和情调的形态、行为、动作和视听元素。


  2. b. 最终目标

    1.    ①用户想做什么

    2.    ②代表用户使用产品时执行任务的动机

    3.    ③行为处理会影响本能和反思过程,决定产品整体体验较为显著的因素

    4.    ④将最终目标作为产品行为、任务、外观和感受的基础


  3. c. 人生目标

    1.    ①用户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2.    ②代表用户的个人期待,超越所要设计的产品的情境

    3.    ③描述了人物模型长期的欲望、动机和自我形象的特征,这些元素将人物模型和产品联系起来

      1.         美好的生活

      2.         自己的抱负

      3.         成为某个方面的行家

      4.         在同辈中有魅力、受欢迎、被尊重

    4.    ④交互设计师需要将人生目标转化为高层次的系统功能】正式的设计概念和品牌战略

    5.    ⑤广泛的人种学研究和文化建模,对于发现用户行为模式和深层次动机至关重要。决定用户成为普通的满意用户还是狂热的忠实用户


5.用户目标是用户的动机

  1. a. 运用人物模型、目标和情境是发挥本能、行为及反思设计力量的关键

  2. b. 了解人物模型不仅要理解具体任务和人口统计数据,更要了解用户动机和目标。


6.非用户目标

必须承认并考虑这些目标,但这些目标并不能作为设计方向的基础。尽管必须解决这些目标,但目标的实现不能以用户为代价。


  1. a. 客户目标

    他们为使用者购买了产品后,使用者能否得到安全感和幸福感


  2. b. 商业和组织目标

    通常通过人物模型、客户人物模型以及机构人物模型来捕捉


  3. c. 技术目标

    降低软件创建、维护、扩展性等任务的难度,通常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

    复杂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如果要让用户轻松,势必要增加产品设计和开发人员的难度


7.成功的产品首先要满足用户目标


  1. a. 产品只对那些因某种目标使用产品的用户才变得有意义

  2. b. 人物模型代表着特定目的或目标的特定人群

  3. c. 注重产品实际用户的目标,而不是公司或产品经理、开发人员的目标

  4. d. 用户最重要的目标永远是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让自己感到蠢笨即不能让产品让用户犯错误。



六、实践中的人物模型


1.关于人物模型的误解


  1. a. 设计者“虚构”人物模型

    1.    ① 通过人物模型捕捉到的用户行为模型是真实的,因其来源于从用户访谈和第一手观察中所获得的真实人种学数据

    2.    ② 虚构的名字,人口统计数据,故事,是为了增强设计者的同理心,同产品团队成员沟通用户需求而采用


  2. b. 人物模型不如引用真人有用

    1. 将许多人的行为集中并进行分析本质上是为了一个目的:设计师能够将大部分用户普遍存在的关键行为和需求同特定用户的特殊行为分离开来。


  3. c. 人们并非为了认为而完成任务

    1.    ① 人们很少从任务的角度来考虑产品,尤其对于消费产品和社交系统而言

    2.    ② 任务不是人物模型的核心,目标才是,用户想要“跟上潮流”就是目标



4.资源有限时使用临时人物模型

  1. a. 尽管希望人物模型建立在详细的定性数据基础上,但因为时间等因素影响,可以使 用临时人物模型:重要的用户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2. b. 明确标示该人物模型,解释清楚

  3. c. 选择素描而非照片,加强角色临时性的提醒

  4. d. 尽量使用现有数据(市场调查、领域研究、主题专家)

  5. e. 记录下使用了哪些数据,如何做出互动假设

  6. f. 避免使用典型(美哦与领域数据更难避免)

  7. g. 专注于行为和目标,而不是人口统计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更新:2020-03-10

下载
收藏

7人已收藏

  • 10

    作品

  • 76

    粉丝

  • 7

    关注

  • 深入了解交互? 看透《交互设计精髓》就够了 (四)
  • 深入了解交互? 看透《交互设计精髓》就够了 (三)
  • 深入了解交互? 看透《交互设计精髓》就够了 (二)
  • 要点提炼: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下篇)
相关标签

    猜你喜欢

      2020-03-10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2614 7 6 0

      想要深入了解交互? 看透《交互设计精髓》就够了 (一)

      0.0°

      你确定要举报想要深入了解交互? 看透《交互设计精髓》就够了 (一)

      如果查出恶意举报,十天内禁止提交任何举报申请。

      0/200

      上传证据: 超过10M的附件请使用网盘地址

      点击上传附件

      对谁可见:

      全部设计师
      • 全部设计师
      • 推荐设计师和认证设计师

      您确认要推荐?

      该作品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0日

      评分

      完整度

      启发性

      勤奋性

      排版布局

      推荐心得

      建议20-200字以内

      0/200

      6
      7
      0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登录

      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120s 验证码错误

      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