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成为UI中国推荐设计师 (详情)
//百度统计 20220402 uicn

您的意见是我们 UI 中国进步的动力!
点击立即反馈按钮,发表您的意见!
立即反馈
QQ群反馈
您也可以加入UI中国官方反馈群进行反馈!
群号:302892100
备注:反馈问题后@管理员能让我们及时了解您的意见

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0/20
0/200

设计大赛

  • 设计大赛
  • 发布广告
  • 发布招聘
  • 其它需求

提交完成
感谢您对UI中国的支持和信赖!
知识的诅咒
0.0°
2020-05-23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3664 23 33 5


这是份年初在部门内部做的分享,无奈这年发生了太多事情,也就等到现在才整理出来了。

物是人非,但工作要继续,分享当然也要继续~


在开始今天真正的分享前,先分享之前学来的一个单词

Image title

Exformation,有些人可能知道,这个词是由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在他的著作《设计中的设计》里提出

Image title

而这个词是由 Infotmation 这个词变化而来 ,原意为信息,把前缀 In 改成 Ex,解释为「未知的事物」

大师就是想通过这个词表达他「让已知事物未知化」的思想,希望我们「弄懂我们知道的这么少」,从而引导我们寻找到世界的一种新的可能性。


比如这个课题下,大师的学生们想到的一刀切蛋糕的各种方案

Image title

开始前说这么一段废话,是希望大家不要以为接下来说的东西都是常识,所以快速跳过,可以尝试用「Exformation 的思想」、「我不知道」的想法去看,或许看的就不一样了~



废话就这么多,先看一个帮助大家理解的短视频


片段是《生活大爆炸》第六季第四集,而今天要分享的东西呢,没错,不是「你画我猜」。


它有一个专业的术语——Curse of Knowledge,中文翻译就是「知识的诅咒」

Image title

这个词最初在《Make to stick》里提出。它里面是如上这么解释的:

Image title

大概意思就是:

“如果我们很熟悉某个对象的话,那么我们会很难想象,在不了解的人的眼中,这个对象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知识水平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使我们不能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不能准确评估别人知道、理解多少。我们被我们所掌握的知识「诅咒」了。”


讲了非常长的一串话,大家可能有点难以理解,

我们再回顾一下《生活大爆炸》的场景:

Image title

谢耳朵非常聪明,学历超高,懂的东西超级多,重点是,他在片段里讲的东西是完全没有错误的,但别人并没听懂。因为他完全被自己的知识给诅咒了,仅凭自己的感觉和理解,讲出了一堆别人不理解的东西。所以我们会觉得他是怪胎,一个异类。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往往会成为别人生活中「谢耳朵」,别人心目中的异类。

不是别人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而是我们总是难以想到,别人并没有掌握我们独享的信息。

Image title

这有点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那句著名的话:“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举个大家都经历过的例子,在和家人沟通的时候会产生矛盾,而我们回将它称为「代沟」。其实「代沟」就是知识的诅咒的典型例子。

Image title

毕竟你学习过的,经历过的,和你爸妈,孩子的是有本质上的不同。

你以为全世界都懂的东西,

可能就和我说「用AI的混合工具可以轻松做出斐波那契数列的形状」一样,让人难以理解。

回到工作中,我们也经常中招,比如和运营的沟通,和开发的沟通,

你在和他们说「图层」、「蒙板」、「智能对象」、「CMYK」、「RGB」,确定他们是真的明白你在说啥么?

如果你现在脑海中浮现出——「他们不是智障,能明白的」。

那我觉得你是经常中招了。


比如以下是百度外卖较旧版本的界面(现在的界面都666,很少这种问题了),在下图红框标记的地方,「票」和「付」的这两个图标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优惠卷」?「发票」?「支持到付」?「支持在线付款」?这些都有可能。

Image title

显然,这个 app 的设计、或产品,当时很有可能就中了知识的诅咒,「票就是发票」这个想法先入为主的占据在他们的脑中,从而难以想象没有这个意识的人在看到这个图标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感受。


再举一个和我工作部门相关的例子,2016 年,我们做了个 Flyme 7 高端商务用户调研的 Workshop。

对于高端用户喜欢怎样的设计风格,大家可能会认为是类似下面的那些图片

Image title

而调研的最终结果显示,在众多不同类型的图片中,高端用户会更喜欢以下的图片

Image title

调研受人数、素材、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影响,以上调研结果不一定完全准确。

本人只想通过该例子说明「知识的诅咒」的可怕之处——很多时候实际结果是与我们「经历过的」、「以为的」是有很大差距的。



既然知识的诅咒怎么可怕,那怎么办呢?

Image title

方法就是——转变你的观点

很多时候,其实你的观点并没有错,只是你把你未经处理的经验、知识加入到了里面,使人难以理解。

下面就介绍 6 个原则,教你如何转变的你的观点,让你的观点更通俗易懂,更具有黏性,打破知识的诅咒~


首先是——简约,我们要找到内容的核心

Image title

有个律师朋友跟我说过,“如果你从十个方面去辩论,而且每一方面都发挥得很好,那么当陪审员回到休息室,他们还是什么都不记得。”为了抓住一个观点的核心,我们必须学会筛选,必须毫不留情地分清主次。


但简约并不是只要简短。只注重简短的措辞不是最理想的,谚语才是最理想的,我们要创造出既简练又深刻的内容。

做到一句话可以深刻到让人用一生的时间去记住并遵守它。

Image title

上面这个就是个非常成功的例子,看过这个广告的人应该这辈子都忘不了这句话

「生命满希望,前路由我创」

那么为了让大家明白我在说什么,可以重温一下这个广告。

https://v.qq.com/x/page/u0300wm3817.html


第二个原则——具体,我们要使内容清楚明白

Image title

很多商业交流就经常犯了这样的错误,对「使命」、「协同效应」、「战略」和「愿景」的陈述经常模糊到几乎没有意义。

甚至这几个名词本身就让人难以理解。


具有黏性的内容应当是充满具体的画面,

比如「在酒店醒来,发现睡在装满冰的浴缸」,「万圣节的时候,有人送出带刀片的糖果」,我们的大脑对记忆具体东西极其兴奋。

Image title

在谚语中,抽象的真理也经常用具体的语言来诠释,比如“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第三个原则——意外,我们要使受众注意到我们的内容

我们需要打破人们的期望,需要违背常理。

Image title

吃一袋爆米花对我们健康的伤害等同于我们一整天消耗的所有含脂肪的食物!

Image title

吃不吃惊,意不意外?

我们就可以利用「吃惊」这种情绪,它的作用是增加警觉,引起关注,抓住人们的注意。

比如这个页面上的红色也是为了达到吃惊的效果。(ppt 上突然一页红色,真的很惊的)但是「吃惊」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要使内容持久,我们必须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胡同学,请问我要怎样才能使大家到了现在仍然注意力集中呢?”

Image title

在分享的现场,提出的这样的一个问题,大家脑补一下,效果是真的非常好

——很意外,并切身体会到了意外的效果,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并且打开大家的知识「缺口」——「怎样保持注意力集中呢?」,然后进行填补,这样使大家的好奇心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第四原则——可信,我们要让人相信我们的内容。

Image title

国家领导人在谈论关于政治的话题时,很多人不加怀疑地接受了他的观点。因为他是国家领导人,但在每天不断变化的情形中,我们并不欣赏这种权威。


当我们试图为某物设计一个场景时,我们会本能地抓住硬邦邦的数字。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确实是错误的方法

就正如魅族手机卖出了多少千万台,这其实对大部分用户来说,并没有什么说服力

Image title

1980 年美国总统大选辩论中,里根 为了推翻前任总统,本可以列举无数的统计数据来说明经济的萧条,但他并没有那样做,而是问了选民一个简单的问题:“在你投票之前,请问一下你自己现在是不是要比 4 年前富裕。”

Image title

要让内容可信,我们需要想办法让用户亲身验证并觉得可信。


第五条原则,情感。

我们要使人们感受到某种情感,进而关注我们的内容

Image title

但困难在于,我们很难找到可以利用的正确情感。


比如要为一门钢琴课程做推广,如果我们像上面的这样,单纯地罗列课程的优点——「见效快」、「方法好」、「效率高」、「权威性强」,那能够坚持看完的人估计不多,且不伦设计上丑不丑。

Image title

但如果写的是「我坐在钢琴前时他们都嘲笑我,但当我开始弹奏时……」

这样,收益应该会比前一个要好很多。

Image title

现在很多公众号的文章标题,就是实用了情感这个原则。比如下面面这个《UC编辑部招聘试题》之前就很火

Image title


最后一条原则,故事。

我们要讲故事,使人们按我们的内容行动

Image title

消防队员在参加完每场救火后都会交换自己的故事,这样他们就增加了经验;

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便不会手忙脚乱。

Image title

在脑中预演一个场景会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类似情况时能更好地应对。而听故事则担当着一种飞行模拟器的角色,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地应对事务。 



应用这些原则不需要专门技术,也没有所谓的专家。

只要记住,打破知识的诅咒时,还可以这样做。

Image title

而且,很多原则已经被广泛使用,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们在和别人聊天时,是不是都不自觉的使用了“简约”或“故事”这两条原则?



最后用刚刚说到的 6 个原则中的 4 个,简约,意外,具体,故事

对本次分享作一个总结:

Image title

鸡同鸭讲,鸡要检讨。


最后也希望日后大家在讨论出现矛盾时,不是开口大骂,

而是冷静的自问一句——是不是被知识诅咒了?

你会不会就是上图的那只鸡呢?


本次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章原创,转发请标明作者。

主要观点源于书本——《Made to Stick》,部分内容摘抄于网上观点。

以上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或需要标注来源,麻烦留言或私聊。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更新:2020-05-23

收藏

23人已收藏

Bicycle

喜欢请点个赞~dribbble.com/bbbicycle

  • 17

    作品

  • 1087

    粉丝

  • 33

    关注

  • 网格渐变 x 系列壁纸
  • 设计是一道数学题
  • 我在魅族工作的这五年
  • DANCE YOUR FINGERS

    猜你喜欢

      2020-05-23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3664 23 33 5

      知识的诅咒

      0.0°

      你确定要举报知识的诅咒

      如果查出恶意举报,十天内禁止提交任何举报申请。

      0/200

      上传证据: 超过10M的附件请使用网盘地址

      点击上传附件

      对谁可见:

      全部设计师
      • 全部设计师
      • 推荐设计师和认证设计师

      您确认要推荐?

      该作品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7日

      评分

      完整度

      启发性

      勤奋性

      排版布局

      推荐心得

      建议20-200字以内

      0/200

      33
      23
      5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登录

      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120s 验证码错误

      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