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成为UI中国推荐设计师 (详情)
//百度统计 20220402 uicn

您的意见是我们 UI 中国进步的动力!
点击立即反馈按钮,发表您的意见!
立即反馈
QQ群反馈
您也可以加入UI中国官方反馈群进行反馈!
群号:302892100
备注:反馈问题后@管理员能让我们及时了解您的意见

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0/20
0/200

设计大赛

  • 设计大赛
  • 发布广告
  • 发布招聘
  • 其它需求

提交完成
感谢您对UI中国的支持和信赖!
数据可视化(色彩搭配)
0.0°
2017-08-22 好文转载 规范/资料 原作者: 未知 举报 2673 14 7 2

1、色调与明度的跨度都要大

要确保配色非常容易辨识与区分,它们的明度差异一定要够大。明度差异需要全局考虑。选择一种单色系的配色,并且测试它在红色盲、绿色盲与灰度模式下的表现。你就能迅速了解这个配色的辨识度水平。

Image title

△ Google Material配色中的浅蓝色的完整色彩、红色盲模式与灰度模式。

但是,有一组明度跨度大的配色还不够。配色越多样,用户越容易将数据与图像联系起来。如果能善加利用色调的变化,就能使非色盲用户更加轻松。

Image title

对于明度与色调,跨度越大,就能承载越多的数据。


2、仿照自然的配色

设计师都知道一个小秘密,对于理性派们而言这似乎不符合常识:并非所有颜色都是均等的。从纯数学的角度来看,淡紫到深黄的过渡,与淡黄到深紫的过渡,感觉大概相似。但我们在下面可以看到,前者感觉很自然,后者则不是。

Image title

这是由于我们已经习惯于那些长期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渐变。在华丽的日落中,我们就能看到明黄色向深紫色的渐变,但却没有哪里能看到淡紫色向深黄色的过渡。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类似的,还有浅绿色到藏蓝色、鹅黄色到深绿色、棕红色到蓝灰色,等等。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由于我总能看到这些自然的渐变,所以当我们在可视化图表中看到对应的配色时,会感觉熟悉和愉快。


3、使用渐变,不要选择一系列固定颜色

渐变配色结合不同色调,对两者都最好。无论你需要2种颜色还是10种,渐变中都能提取出这些颜色,让可视化图表感觉自然,同时保有足够的色调与明度差异。

改用渐变的思维并不容易,不过有个好方法,可以在Photoshop中拉辅助线到断点位置,与数据的数量对应上,然后持续对渐变进行测试与调整。以下是我们在修正渐变时产生的屏幕截图。

Image title

可以看到,我们将配色表紧挨着顶部的灰度渐变,调整渐变叠加(之后就能得到精确的渐变色值),然后从那些断点处选取颜色,测试配色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


我们的配色方案

我们对最终成果感到兴奋。下面是我们使用的部分配色,它们都有从纯白到纯黑的渐变,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明度差异。

冷色、暖色和霓虹色。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配色的实际运用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长话短说

尽管优秀的配色方案越来越多,但并非所有都适用于图表和数据可视化。我们的配色方法就是创建色调与明度变化都足够大的自然渐变。这么做能使我们的配色便于色盲辨识,对其他人则更明显,并且可以满足1到12种数据。


更新:2017-08-22

收藏

14人已收藏

HuMay

瑕不掩瑜,人们会对好看的设计上的缺失更有容忍力。

  • 2

    作品

  • 4

    粉丝

  • 0

    关注

  • 数据可视化(图表)

    猜你喜欢

      2017-08-22 好文转载 规范/资料 原作者: 未知 举报 2673 14 7 2

      数据可视化(色彩搭配)

      0.0°

      你确定要举报数据可视化(色彩搭配)

      如果查出恶意举报,十天内禁止提交任何举报申请。

      0/200

      上传证据: 超过10M的附件请使用网盘地址

      点击上传附件

      对谁可见:

      全部设计师
      • 全部设计师
      • 推荐设计师和认证设计师

      您确认要推荐?

      该作品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2日

      评分

      完整度

      启发性

      勤奋性

      排版布局

      推荐心得

      建议20-200字以内

      0/200

      7
      14
      2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登录

      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120s 验证码错误

      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