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成为UI中国推荐设计师 (详情)
//百度统计 20220402 uicn

您的意见是我们 UI 中国进步的动力!
点击立即反馈按钮,发表您的意见!
立即反馈
QQ群反馈
您也可以加入UI中国官方反馈群进行反馈!
群号:302892100
备注:反馈问题后@管理员能让我们及时了解您的意见

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0/20
0/200

设计大赛

  • 设计大赛
  • 发布广告
  • 发布招聘
  • 其它需求

提交完成
感谢您对UI中国的支持和信赖!
【可能性与大设计】未来体验设计师的能力架构
0.0°
2017-06-21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2230 12 16 0

在未来,体验设计师、UI设计师、产品设计师等,这些互联网设计师们的能力架构可能会有一定变化。


面对一个产品时,你会想到什么?


普通用户首先想到的是一个产品要有用、好用、好看,这是基础。

Image title


而对于设计师来说,从交互的层面,会想到这个产品要容易学习、易上手、有效率、少出错、主观满意度,从视觉方面,则有颜色、布局、图标、动效、层次等等需要考虑,这是我们从设计师的专业视角看到的东西。


如何为APP获取用户?


和大家说一个概念,钩子。什么是钩子?举个例子说明。我有个好朋友曹大鹏,他们团队做了一款产品叫nice,里面有一个功能是给图片“打标签”。

Image title


其实之前nice属于是服装导购方面的产品,但一直没有起色,直到推出了标签的功能,产品的用户量开始迅速增长。这里的“打标签”就是钩子。当推出了一个钩子形的性能,只是在图片上面打标签这么一件事情,就造成了巨大的传播量,然后用户量剧增,再之后做了一个工具型产品,把用户吸引进来转化到社区,最终变成了现在的nice。

Image title


这是一张新海诚风格的图片。有段时间新海诚的话题和风格都非常的吸引人,于是我有另外一个朋友公司做了一个相册产品,里面有个功能,可以把产品转化成新海诚风格的滤镜,这吸引了很多想使用这样的滤镜的新用户。


所以什么是钩子?你可以在一个产品里面伸出一个钩子来,很多的用户通过这个钩子来接触这个产品,进而逐渐的沉淀下来,使用更多的功能,变成你的用户。很多的产品都有这样的特点,比如Instagram有很多好看的滤镜,这是非常吸引人的点,因此很多用户被吸引过来,逐渐变成了一个图片分享的社区。之后两亿美金被Facebook收购,在去年,Instagram一年的广告营收是27亿美金,为什么一个小事情逐渐能爆发到这样的规模,最早的起因就是因为滤镜,创造了这样的钩子场景。


刚刚看了线上的,其实线下也有一些钩子。为什么超市里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折扣商品呢?其实这就是超市的钩子,能够吸引到用户进来,之后用户会在超市消费各种各样的产品。


红利在哪里?

Image title


从1900年开始,各种新技术不断出现,为我们带来了各种产品,从电话,到洗碗机,然后到各种各样的设备,这张图显示了这些不同的新的电子设备被人们所使用的时间周期。可以看出,所有的新产品被使用的周期越来越短,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就我们国内来说,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中,我们应该可以感受到,之前做这些产品为什么能有巨大的用户量增长,就是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刚兴起时,有大量的中国用户换了智能手机,他们开始发现新应用、新产品,于是我们掌握了这个机会,取得了成长。


设计师同样获得了红利,设计驱动市场。

Image title


举个例子,Path这个产品在刚刚推出的时候,其实无人社交是很难做的一块,本身你的用户很难迅速建立起关系,用户增长需要一个周期。但是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当Path2.0新的界面推出后,用户量增长翻了两番,那时候我们就开始思考,原来UI/UX的设计还能成为产品用户量的增长点,我们的设计也能推动一些产品的推广和用户增长。

 

在移动互联网上想要去推广应用,有各种各样的广告分发的渠道,在之前有一拨红利是在微博里,有段时间很多的大号会转九宫格,列出比如最文艺的APP、最好玩的APP等等。

Image title


如果站在外行的角度看,会觉得这些推荐挺好的,站在内行的角度看会怎样呢?我们需要算账,微博大号转发不是白转,需要花钱的。我们要算的是单个用户推出去之后要花多少钱,最后平摊到获取的每一个自然用户上花多少钱。


在前年的时候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推广,5毛钱就能获取一个用户。之后的那段时间单位成本在不断的上升,从5毛到1块、两块、5块钱,今天你要推广一个应用要花多少钱?最近看到一起合作的产品有200块钱获取一个用户的,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在一个市场里,一开始的时候边际效应是最高的,边际收益最大,然后逐渐会减少,直到最后会和其他的成本差不多。


作为一个设计师,当我们在设计产品时,我们要考虑各种各样的要素,比如说一个产品如何吸引用户,它的功能可能很强大、稳定、速度快、安全、价格便宜等等,每一个要素的投入在初期的收益都是最高的,然后逐渐的随着其他竞争对手拥有了同样的要素,这些能吸引人的要素能带来的边际效益也就慢慢减少。


比如你的产品免费、功能强大,后来别人的产品也免费同样功能强大,这时候功能强大和免费这两点获得的边际效益就在逐渐的减少。那么我们就需要继续挖掘一些新的点,比如设计,具体的UI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等。在一个细分的领域里面,如果大家的设计都做得很糟糕,而我们的产品有非常好的UI和交互,这就能够获取很多关注,不管是媒体的曝光还是各种分发渠道的推荐等,能带来很多新的流量增长。


如何增加转化?引导用户?

Image title


如图所示的例子,现在很多机场已经普及,而且也出了很多的新版本,最早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机场,为了降低男士便池的溅出率,贴了一些假苍蝇。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面放一只苍蝇来引导用户的视线,进而引导用户的行为,这个界面绝对不只是考虑美观性和用了什么效果,每一个设计的背后都有我们的思考。


之前看过一个现在用户量非常大的相机产品的数据,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有些滤镜的使用量远远要大于其他的滤镜。然后我专门把这些滤镜找出来观察,并没有发现什么特点。因为之前的滤镜很多都比较简单,比如只是改了色调。为什么红色、绿色和蓝色的使用率会比其他颜色高,难道是因为用户更喜欢这几个颜色吗?直到我看它的数据,所有的使用量比较大的滤镜是那些在屏幕上面排列特别靠前的滤镜。经常在选滤镜的时候要来回滑屏选择,放在第一屏被选择的次数会远远高于其他屏的。当我们在界面上做调整的时候,就像蝴蝶煽动一下翅膀,会在背后引起巨大的变化。


前段时间 “UC震惊体”非常火热。我们经常在微信群里调侃一个朋友,他是一个上市公司的高管,有一次他说自己在公司里面做了一件什么事情。然后立刻有一群朋友开始用UC震惊体来模仿,说“上市公司高管竟然做出这种事”。这其实就是新闻里的标题党,能够吸引用户的视线和注意力。

Image title


再往下看,前面加两个字“多图”,想象一下这样一个标题放在今日头条,或者任何一个新闻应用里面,即使大家不看数据,也能猜到它的阅读量会有很大增长。仅仅多了两个字,但就是这两个字波动了用户的心弦,我们没有做界面UI,没有做任何视觉的设计,但是这两个字就改变了平衡,导致了阅读量的增加。


我们做各种互联网产品的设计,都在不断的刺激用户,除了这样一个标题党的阅读,还有平时大家经常在朋友圈里转的各种爆款的阅读量10万+的文章,以及在APP里面看到的各种内容,都在有意无意的刺激着我们,刺激着每一个普通的用户,然后引导着用户的行为,让用户看到了“多图”就立刻点进去。


人机系统和产品


在UI中国平台上,每天都有很多设计师发作品,但是各种设计稿是最后真正的产品吗?行业内经常会存在一个问题,有很多非常好的设计一直躺在那里,没有真正落地。在信息时代,没有上线的互联网产品,还没有和用户连接起来,永远只是一个静态的、孤立的。


人机系统是什么?我当年学的就是人机交互的专业。人和机器合在一起,互相之间产生交互,这是一个系统。在工业时代,自行车、汽车等等,这些产品放在一起的时候,是一个静态孤立的系统。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各种的互联网产品,包括UI中国,如果我们没有这么多人一起参与到UI中国平台,那UI中国还是一个产品吗?这背后是什么?

Image title


前面是一个蝴蝶,后面煽动了数据。如果观察产品的数据,我们往往会发现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留存各方面的数据也都是这样。尽管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用户,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当大家共同在使用一个产品时,表现出来的行为却是趋同的,这就是统计学的意义,我们的设计不是单独的。


我们在做互联网产品时,就好像在规划一个城市,我们要设计怎样给这个城市引入人口,怎样引入用户。


如何创造出“货币”

Image title


有一款非常有名的产品Dropbox,除了他的功能很强大外,还有一点也做的很厉害。Dropbox当时采取了一个推广方式——邀请奖励制,就是如果某个用户邀请到一个新用户注册,就能获赠一定量的库存空间。这样的方式导致了Dropbox那段时间有大量的用户增长。其实并没有用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补贴,没有给钱,但是在产品里面创造出激励方式,能够引导用户往前跑,这就是产品里面的货币。


加广告到底对不对?

Image title


这是我以前做的设计,是豌豆荚这个产品。它可以把手机的截屏截下来,然后再戴上一个壳,把手机的效果跟这两个图合在一块,这样用户一截图就会感觉外面有一个壳,里面有一个屏幕。我们推出之后用户觉得非常特别,因为大家有时候需要发截图,而在那个时候很多智能手机是很贵的,这样我们的产品能解决这个问题。


但其实做出设计只是第一步,我们开始思考能不能同时实现商业目标。比如我们想让用户帮忙推广,于是我们在下面加了一个“使用豌豆荚截图”,然后留一个网址,如果你不想要的话可以裁掉,但是99%的用户不会裁。这样很多的用户都在帮我们做推广,这就是备份了用户目标和商业目标,先实现了用户目标,在这之后又把商业目标加上去。所以设计的用户体验都要考虑商业目标和用户目标。


设计在哪里?


普通的设计师会关注交互和视觉上,而更专业的设计师,还会考虑市场、用户、需求、功能、交互、视觉、内容、数据、运营、推广、传播、变现,包括了一整套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里各个阶段。前面提出的几个思考问题,远远不只是在视觉和交互上面,但是这些也是设计。


设计技能分解


设计技能我认为主要有四方面:感知、思维、表达、连接。

Image title


感知

感知就是需要我们了解这个产品的方方面面,包括研究产品的用户,了解产品所在的行业领域,以及产品的业务方向。

Image title


 


我们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研究,比如一些经典的研究方法,人物角色、访谈日志,数据分析等等。

Image title


然后把这些行为数据、用户研究、用户反馈等融合在一起。


所有的研究本质上是为了帮助设计者去理解,对各种结果进行综合评估,所以感知是专业方法加上长期的积累。正如葛峰先生提到的,未来没有单独的互联网行业,大家都要在这个行业里结合起来,所以我们需要理解这个行业的用户,理解行业本身。


思维

Image title


如图所示的游戏设计,来自腾讯设计总监陈维,他们这块的思考非常好,同样一个游戏的界面,我们看到的是从背光面,阴暗交界面,每一个层面表现了哪些细节,到底应该用哪些形状表示,是用尖锐的形状还是圆润的形状,包括每个元素的设计,都是有差别的。即使是视觉设计,也并不是我们平时的灵机一动,或者单纯的个人审美,而是在背后大量的分析基础上,得出设计经验,这样的质感要通过什么样的形状、什么样色彩、什么样的构成去表现。包括产品背后的思维,之前我总结了很多的思维的方法,也在网上写了很多的连载文章。

Image title


思维就是寻找这些设计背后的本质规律并加以运用,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设计中去。


表达


 有很多刚入行的朋友,首先会问我要学什么软件。其实表达能力是设计师的“语言”和武器。从洞察用户,之后到思维,下一步就是要落地,通过视觉的方式做出界面,或者通过交互和产品的方式,把产品的蓝图、线框图表现出来,再接着往下做。


链接


很多设计师往往对技术有排斥感,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的技术能提升我们的效率。其实设计师需要懂一定的技术知识,要有技术感。什么是技术感?并不一定要手写代码,但是你得能够理解设计、理解技术,把这两者加到一起。这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跟工程师进行沟通以及自己做很多的功课。很多设计师一谈到技术问题的时候就主动回避,觉得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往往提出的问题都很幼稚,这是需要逐渐加强的一点。


互联网行业里面很多CTO都是技术出身,虽然很多年不写代码了,但是这些CTO非常有技术感,对技术框架,以及一些功能能否实现等等,对这些问题都有敏锐的判断,这也是设计的参考。


同样地,当我们有了技术感,我们看到各种产品时,我们也能知道背后设计的这些技术和框架、各种要素是什么。还有市场感和媒体感,怎么做推广,如何获取用户,如何传播,把各种各样的产品要素衔接起来;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和人沟通关键在于你能表达清晰,要把你对用户的洞察和你的思维用设计的表达能力去表现出来,然后让更多的用户理解,最后推动我们的产品往前走。所以链接能力在推动着产品的落地。


设计师的进化之路


作为一个设计师,简单的和大家聊聊我自己的进化历程。我做过界面,最早的时候也写过代码,做过产品、运营、市场,做过公司,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瓶颈,所以我们的视角要再往上提升一点。

Image title


这张是我们在2010年做豌豆荚的时候的照片,我加上一个视觉设计师,还有几个工程师,总共就这么些人,最后做出豌豆荚这样的产品。去年豌豆荚被阿里几亿美金收购,但最早都是从这样一个小的地方起步。而且在这张图上,有好几个人现在都是公司的CEO,公司产品日活千万。在这里我们发现,从界面、产品、运营、市场,甚至公司,背后都离不开设计。我们对于用户的洞察,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链接能力,这些要素都完全贯穿在整个过程中。


信息时代的建筑师


绝大部分的设计师都是从视觉设计、交互设计等开始起步的,而后你会发现自己能制造更多的内容,技能也在不断的积累,到了一个阶段就会进入一个瓶颈,然后又通过这个瓶颈进入下一个阶段。我认为市场、用户、需求、功能、交互等等,这些都是设计师们应该掌握的,而且能够拆解出来各种设计能力和技术。如果深入到这些方面,你会发现永远不需要担心UI会被淘汰、设计师会被淘汰,我们掌握的是里面的能力,叫什么职位没有关系,我们一直都处在食物链的顶端。


从现在到未来,设计师是信息时代的建筑师。整个人类社会经过了农业文明,工业革命,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亮点。现在有些人说行业过热,我觉得恰恰相反,从整个的线上产品、区域产品,到各种各样跟互联网结合的产品,现在信息时代才刚刚开始。而我们信息时代的建筑师要做的就是掌握从市场导用户,到数据、交互等等所有的技能,你掌握的越多你的层次就越高,就能构建这些场景,才能构建信息时代虚拟的建筑。


马力,设计师、产品经理,最美应用创始人,创新工场早期成员,豌豆荚创始成员、IBM用户体验设计师。最美应用每年评估上万个互联网产品,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互联网的运营和推广等,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高校里担任兼职导师,一直努力推动高校的设计专业领域教学。在知乎是用户体验和产品相关领域的优秀回答者,出版《产品设计师技能书》,撰写连载文章《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如何思考》、《设计师入门之路》等,希望以专业的力量帮到更多人。
更新:2017-06-21

收藏

12人已收藏

  • 104

    作品

  • 2489

    粉丝

  • 0

    关注

  • M2 课程升级| 产品、交互设计师的入门与提高
  • M1 课程升级| UI 设计师的入门与提高
  • ⾮科班出⾝,能不能来互联网做设计?
  • 从建筑到交互,她转行时的心路历程也许能帮你走出迷茫
相关标签

    猜你喜欢

      2017-06-21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2230 12 16 0

      【可能性与大设计】未来体验设计师的能力架构

      0.0°

      你确定要举报【可能性与大设计】未来体验设计师的能力架构

      如果查出恶意举报,十天内禁止提交任何举报申请。

      0/200

      上传证据: 超过10M的附件请使用网盘地址

      点击上传附件

      对谁可见:

      全部设计师
      • 全部设计师
      • 推荐设计师和认证设计师

      您确认要推荐?

      该作品发布时间:2017年06月19日

      评分

      完整度

      启发性

      勤奋性

      排版布局

      推荐心得

      建议20-200字以内

      0/200

      16
      12
      0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登录

      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120s 验证码错误

      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