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成为UI中国推荐设计师 (详情)
//百度统计 20220402 uicn

您的意见是我们 UI 中国进步的动力!
点击立即反馈按钮,发表您的意见!
立即反馈
QQ群反馈
您也可以加入UI中国官方反馈群进行反馈!
群号:302892100
备注:反馈问题后@管理员能让我们及时了解您的意见

提交需求

赛事与广告咨询合作,请填写需求表单,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0/20
0/200

设计大赛

  • 设计大赛
  • 发布广告
  • 发布招聘
  • 其它需求

提交完成
感谢您对UI中国的支持和信赖!
于闹市中修行 | 腾讯CDC总经理陈妍分享
0.0°
2016-05-26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5205 22 25 3

本文由UI中国8周年庆典腾讯CBC总经理陈妍现场演讲整理而成

编辑整理 by Xixi

转载请注明出处。

 

陈妍:今天选的这个题目叫“于闹事中,修行”,就很像我们的状态,其实我们在腾讯中,包括我自己在腾讯这个行业,这个岗位工作了13年,但是我们一般都是做得多说得较少。今天如果讲得不太好,大家见谅。



介绍一下我们腾讯CDC的团队,团队里有很大一部分的同学是在做用户研究,有体验设计,也有专门的做品牌、多媒体视频,甚至还有开发工程师前端和后台。



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快速与团队协作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跟十几年前的整个研发的节奏是不一样的。提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很快。



我们发布微信的第一个版本,从0开始,从一行代码都没有开始到1.0的发布只用了两个多月,而且同时三个版本一起出,iOS、安卓和塞班,这个团队只有二十多个人,节奏快不快?



除了自己要快,整个市场也是处于一个非常快速发展的阶段。大家猜下QQ从第一个用户到一亿在线花了多长的时间?



微信是一年多,QQ花了多长时间?QQ是1999年2月10号发布的第一个版本的,到一亿大家猜花了多少时间?11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这速度。



我们几乎是每两个月到三个月一个大的版本出现,微信一亿在线只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所以,快是非常显著的特征。



第二特征是什么?团队协作。看看做QQ的人有多少?我只说设计师,没有开发——几十个人的团队。QQ不同的平台,不同的功能。我们再看一下像浏览器这样一个产品,他们还不只在一个地方工作,我们的设计团队会在三个城市,所以,管理难度是不是非常大?



除了快,除了还有参与者很多,我们的迭代和版本发布节奏也是跟过往非常不一样。



大概十年前在QQ诞生几年时,我们还是瀑布式的研发模式。比如设计做完给开发,然后测试,再到初阶,按照我们的流程顺着来。



但现在我们从2005-2006年开始已经进入一种迭代式和敏捷研发的节奏。我们Beta1版本和Beta版本错开一步的流程,产品经理把Beta1的需求写完,然后去做设计的时候他又开始在做Beta2的需求了。



所以,一旦一个版本类的话就会非常的混乱,因为你第一个版本没有做完第二个版本又在做,而且人又那么多,管理上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

   

到敏捷开发的时代也是我们从QQmail而开始全公司的敏捷研发,对团队的要求就更高了,敏捷要求有一个非常高质量、高水平的核心团队去决定我们所有的版本的节奏和功能的特点,然后推进后面所有开发的时间,以及发布时间。在这样的一个要求下,我们常常面临混乱的状况,只能跟我们的同学说拥抱变化,这是我们的嘴边常用语。





腾讯CDC在体验设计领域都碰到了哪些问题?



大家可能都会有同感,每天都要加班的同学举一下手——蛮多的。看一下我们去年做的行业研究,大家对工作内容太多、加班太多的反馈也很多。今年这个研究也继续,除了活多以外,团队人手总是觉得不够,因为不管是创业团队也好,还是像我们这种很大的公司也罢,老板对成本的控制都是非常严格的,很少很少说活儿做不完就给你加个人,基本上不会有这种事情,因为人手跟我们的成本息息相关。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考虑跳槽和换岗的比例很多,给团队造成的问题是很多活做到一半忽然间没有人接下去了或者你上一个版本做成什么样到这个版本你已经不知道了,因为那个设计师已经离职。



经过这十几年的摸索,前面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解决。讲到这里大家知道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设计管理的事情。



腾讯CDC的设计管理怎么样改变上述那些问题?



1 让所有工作都是可见的。


我们内部做了一个系统,让设计师每天的工作都在上面进行录入。大家觉得是不是在监控我在做什么?一定要的。


我们每周每个人每天横的是时间线,竖的是人,他在我们的系统上的工作是非常清楚的,而且每一项工作他都是有对应的项目,以及项目的输出,都在我们这个平台上全部都是透明的,只要你是项目组成员,那就可以看到里面所有的资料。



2 工作量和工作成果都可以被记录和统计。


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录入的系统,我们所有的工作量和工作的成果都是可以被记录和被统计的,可以看到比如我们的项目,就一个大概100人左右的团队,做非常多的项目,在这100人团队里对每一个项目的投入大概是多少,这个成本可以被算得清清楚楚。


新系统从2014年到现在,我们都可以看到,除了我们自己团队在用,腾讯大概有28个团队都在使用这样的系统,总共产生了60万条工作的数据,对于整个公司的运作来说,成本是非常好的统计,因为像互联网公司两大成本,服务器跟人。



3 所有版本和设计资料都将得到传承。


有了这样的记录,我们所有的版本和设计的资料都是可以得到传承的,不会因为某一个团队的一个变化,然后发生有些东西不见了的状况,特别是在规范这块。


因为我们做很多的产品,版本也是有非常多,不停的迭代,我们没有一个东西是做完了就可以完了,基本上都是一直要在做。所以,规范是比较能够方便我们长时间多元协作的方法。



我们也有这样规范的平台,我们叫做“华尔兹”,把所有产品的规范都写在那上面,而且它是动态的,只要你修改所有人都看到它的修改。

    

4 有严格的制度,所有东西都是可溯的。


我们年初的时候给微信公开课的活动做的H5,那天晚上应该刷爆大家的朋友圈吧,后来这个东西挂了,因为当时我们还没有发布,但被一个活动现场的同学把它分享到朋友圈了。我们当时还是放在内部的一个服务器上,还没有放在外网,然后太多人去访问就导致这个挂了,传播又非常快,然后大家都觉得是不是中了什么毒会盗取我支付宝的账号,实在搞不懂为什么微信的bug变成支付宝账号的安全问题。


但是这事件可以看到这个设计还算是蛮成功的,第二天我们看到搜房出来一个一模一样的设计,我不是说他们怎么样,我只是想说这些东西在我们系统上都是有保护的,为什么要上传到统一的系统上?就是因为你上传的那个时间点就是我们给我们所有的作品去打时间戳的时间点,一旦发生版权纠纷的话时间戳是最好证明这个作品属于你的证据。



除了刚才说的管理工作以外,我们日常的项目我们也在想怎么可以更加高效,更加自动化的去做完。



腾讯团队的工具



我刚才讲我们团队有非常多的工种,研究是很重要的一块,我们有一套帮助研究的系统,就是去搜集所有腾讯的产品的用户评论回来后,去做自动化的舆情的分析。


比如像QQ这样的产品,大家知道QQ用户是很多亿,假如有0.01%的用户来给你吐槽你都没有办法处理这个数据量,是不是?过往我们基本上每一个产品都有1-2名,甚至如果没有那么多人力的话,我们要项目组的人轮值收集用户的反馈,再输出我们的优化和改进的需求。我们就做了这样的一套系统,希望能够自动化的去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叫微趋势分析的系统,收集大概十来个反馈的渠道,但是我们今年可以做到全网的内容,只要谈到跟我们产品相关的,我们都会把它收集下来,然后去分析它的口碑的好坏,它是在涨还是在跌,用户集中讨论你的产品的哪一些方面,是功能还是运营活动,还是怎么样,还是一些营销的公关的事件,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得到,而且是24小时不间断的。



除了自动化的舆情分析,我们还做了自己问卷的平台,也是为我们研究的工作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工具。这套系统我们内部自己默默做了五六年,在去年的时候也对外使用,方便更多的,希望有用户研究这样工作,但是未必能请到用户研究的专业的人的公司能够去更方便的了解他的用户。


为什么最开始我们自己要去做这样的系统呢?虽然腾讯拥有非常便捷的触达用户的渠道,但是我们不希望这些渠道被滥用。所以把它统一管理起来,每个产品你调研用户的时候是有配额的限制的。



因为也不可能每个产品都有专业的研究工程师跟进。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问卷并不是用研同学写的,可能是产品经理或者项目负责人自己写的,有这样一套工具很多的东西就可以规范起来。



比如一些标准的题目,一些标准的问卷的模板都可以规范,能够保证出来的质量是一致的。



一次调研只是单次的,如果你要让这个调研的价值最大化,你要跟非常多的历史数据,以及其他产品的数据去对比。假如这些问卷本身它不规范的话,对比起来是非常有难度的。所以,我们也要把这样的东西,所有的数据都统一起来。所以,每一次只触达到几千个用户,有一千左右的问卷回收的量,但是其实从我们的库里来看的话,这些积累来说是非常重要。



腾讯这么大的一家公司在版权管理上非常有难度,腾讯的设计师差不多有三千人,我不能保证每一个设计师使用的图片、字体或者是声音都是有版权的,所以,我每天要处理这种事情非常崩溃,一旦出现侵权的话,腾讯这么大一家公司完全躲不掉,只能赔钱。



于是我们做了一个素材管理系统,跟我们有协议的供应商把他们所有素材都导入到我们的库里,让设计师可以非常方便和快捷的在这个库里购买素材,走购买流程,不至于出来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就告次,出来一个什么东西告一次。现在基本上大部分我们还是能够保证我们全部都是使用有版权的东西。


除了尊重别人的版权我们也要保护自己的版权。在我们的版权保护上也是有一套规范,除了刚才讲的作品的时间戳,我们还有商标,还有其他的一些应用。有一些也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自己也开发了一个字体,就是给我们的博物馆使用。



除了前面的这些工作以外,我们还是希望设计师本身能够得到很好的成长,我们常常在每天下午茶的时间做分享。基于这样一个原始的需求,我们自己也做了一个设计导航站,原来是内部使用,现在也是对外使用,就是把一些优秀的设计站点全部录入进来,他们有更新的话可以非常自动快速的在上面看到。


刚才讲的这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希望腾讯CDC这个团队能够为公司提供更好的设计服务。虽然我们是腾讯的设计团队,但是其实我自己感觉我们更加像腾讯里面的一个设计外包公司,因为我们要做很多事情。



我们在前年的时候又做了一套服务申请系统,有需求要找我们设计的话通过这套流程就可以很好的找到对接的设计师。



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产品通过这套系统向我们提设计需求,全部都是由我这边去做审批到底要不要做。



需求非常多,我们也会对所有的需求进行分级。从A0到B1,A0就是我们要用非常高级的设计师去做,这个项目可能很长,B0和B1这样的需求我们可能直接就丢外包,我们把控质量就好了。



虽然我们一百个人左右的团队里设计师只有四十个人左右,但是我们能应付非常大量的工作。



做完之后还要有我们的客户给予我们点评,让我们非常方便的知道到底哪个项目或者那个客户出了问题,我们也是像淘宝一样,5分打分制。要是给我们打3分或4分,我一定会问他问到底为什么没有给我们打5分,这样也非常方便设计师在项目的过程中实时的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以及去发现自己工作质量的问题。



在腾讯的团队里,设计师有完善的职业发展体系



我们还有质量跟踪的系统,除了管理这些工作,我们还要为设计师考虑如何提升他们的设计水平。我们也有非常完善的一套职业发展体系,可以看到不同的能力的要求。我们对于每一个岗位的评估,大概会分成三部分:


1 专业能力。

2 通用能力。

3 组织影响力。所有能力的体现是通过组织影响力来体现的。


在你进入这个通道之前,我们还会评估你的绩效和资历,就是你工作了多少年,之前做过什么东西,绩效就是你的项目里的表现,在这个尺子上你的能力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通过雷达图去看不同的职级它在每个能力项上的要求是什么样子,我们每半年就会有一次评估。



除了评估以外,还是要培养他们才能让设计师在自己的岗位上成长得更快。所以,我们会有不同的培训的计划,像新员工跟后面的进阶的培训我们都有对应的课程。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除了公司统一的培训,腾讯CDC还有团队自己的一些培训,我们叫“夜校”,保持大概每两周都会有分享,小组里每周也都会有分享,这些分享对设计师后面的晋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时间关系,我们十几年的积累花了三十分钟把它介绍完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关注腾讯CDC的官方公众号,会有我们很多积累的介绍。


End.

更新:2016-05-26

收藏

22人已收藏

UI中国人物专访

官方唯一指定采访大号

  • 60

    作品

  • 3291

    粉丝

  • 4

    关注

  • 琅琊榜|阿牛Design:大厂品牌营销设计师的努力和坚持
  • 琅琊榜|LEE海:自由插画师的自由创作生活
  • 琅琊榜|Coldrain 1:非科班出身的我,一路走来喜忧参
  • 琅琊榜|章三疯:用基础设计科学构筑城墙
相关标签

    猜你喜欢

      2016-05-26 原创文章 经验/观点 举报 5205 22 25 3

      于闹市中修行 | 腾讯CDC总经理陈妍分享

      0.0°

      你确定要举报于闹市中修行 | 腾讯CDC总经理陈妍分享

      如果查出恶意举报,十天内禁止提交任何举报申请。

      0/200

      上传证据: 超过10M的附件请使用网盘地址

      点击上传附件

      对谁可见:

      全部设计师
      • 全部设计师
      • 推荐设计师和认证设计师

      您确认要推荐?

      该作品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4日

      评分

      完整度

      启发性

      勤奋性

      排版布局

      推荐心得

      建议20-200字以内

      0/200

      25
      22
      3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账号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登录

      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120s 验证码错误

      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